山西省康杰中学、长治二中、忻州一中、临汾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全套)含听力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化学.doc
 高考英语听力模拟试题28.mp3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地理.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历史.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生物.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数学理.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数学文.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物理.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英语.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语文.doc
 山西省忻州一中 康杰中学 临汾一中 长治二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四校联考政治.doc
 201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四校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康杰中学 长治二中 忻州一中 临汾一中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一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用折中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地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
 路径既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由西向东的路径上是否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考古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早于公元前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现。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 (摘自《青铜文明源流考》有删改)
 1. 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西来说”兴起于十九世纪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
 B. “西来说”起初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不是在本土产生的。
 C. “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他们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
 D. “西来说”是伦敦大学拉古别里在1885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证据。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