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全科全科试卷(5科6份)
- 资源简介:
-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全套)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数学试卷.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卷.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卷.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doc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选择题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其他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号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2、全卷共五大题,19道小题,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68分 )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9分)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是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
 (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 )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们生活内容和方式的改变,终将导致民间艺术的消亡
 B.古老文化的原始形态保护得越好,民间艺术越能得以延续
 C.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应当禁止将民间艺术形式用于商业目的
 D.加大旅游经济投入,将改变旅游业中民间艺术严重变异的状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