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有5道大题,约4460个字。
 八年级(下)语文期中试卷
 (出卷人:福建邵武七中萨燕群)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	语基部分(15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黝黑(yōu)畸形(qí)发人深省(xǐng) 遨游(áo)
 B锃亮(zèng)迁徙(xǐ)滞留 (zhì) 禁锢 (gù)
 C朔方(shù)蜿蜒(wān)稽首(jí)胆怯 (qiè)
 D缥碧(piǎo)鸢飞戾天(yuān) 骈死(bìn) 黔娄(qián)
 2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2分)
 急躁  粗制烂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胜气凌人 
 夜阑人静 暗然失色 广袤无垠 愚钝 无可质疑                            
 3、下列加点词语含有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 (2分)
 A(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C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
 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B增加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巍峨的艾菲尔铁塔,雄伟的凯旋门,庄严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胜古迹令人
 流连往返。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很有水平。
 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地对待自己。
 6、填空 (5分)
 a              ,铜雀春深锁二乔。b兴,          ,
 亡,          。c沉舟侧畔千帆过,              。
 d人生自古谁无死,            。 e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f劝君更尽一杯酒,             。
 g        ,欲上青天揽明月。h抽刀断水水更流,               。i海内存知己,           。
 二、	能力拓展 (8分)
 1、	根据下面文中的统计数据,为这一段话写一句结束语。(不超过20个字)(2分)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对这一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总数的16%。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由此看来,             。
 2、	仿照例句,再写三个你对“语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3分)
 例:语文是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3、	把“路灯”、“细雨”、“笑声”组合扩展成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表现自己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20字左右)(3分)
 三、	现代文阅读理解 (22分)
                 (一)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还是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腊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
  (二)
 阅读《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完成下列问题。
 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来的饭又软又香。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
 四、	文言文阅读 (15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下列问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蜂。泉水激石
 五、	作文 (40分)
 我们学习了课文《送东阳马生序》,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专心与否。作为现代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来对待我们的学习呢?请你结合自己及周围人的经历及所见所闻,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