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多方位渗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多方位渗透<br>
<br>
<br>
<br>
<br>
作者:赵利民 <br>
年龄:28岁<br>
性别:男<br>
职称:中教二级<br>
单位:芜湖县清水河中学<br>
【内容提要】:语文是承担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只有多方位渗透德育教育,才能使他们在祖国的建设中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在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二、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四、在语文教师的言行中渗透德育教育。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应多方位地渗透,我们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人才。<br>
浅谈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多方位渗透 <br>
语文是承担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思想、新思潮、新观念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也今非昔比,这些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出现了许多矛盾的状态和心理,为此,语文教学者“必须正确处理语文训练和德育的关系”。多方位地渗透德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祖国的建设中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br>
一、在备课中渗透德育教育<br>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然而要把德育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一般的说,决不能靠随心所欲,临堂发挥,这种做法虽不能说是盲目教学,但起码是心中无数,打无准备之仗。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准备之战是不能取胜的,这是因为,就语文本身的性质来说,有其知识的具体性和艺术的间接性,其中又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性,这是文、道统一的表现。在这点上,任何时代,任何优秀作家的作品无不把这两面紧紧结合在一起。因此,要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在教材中挖掘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不但要注意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还要注意德育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我在备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高潮部分精彩段落的写法这一知识点时,就注意到和挖掘德育教育内容的结合,我这样备到:(一)用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一部分;(二)要是用这句话概括这部分你的感觉如何;(三)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三拳”,这里就渗透德育教育,可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镇关西横行霸道,太可恶了,只有让鲁达打出个样子来,才能解作者之恨,使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封建社会邪恶势力的憎恶,增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决心,并联系当前打团扫恶斗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教育。结合课文学习,让学生写一篇“时代需要提辖精神”的读后感,进而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r>
二、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br>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语文课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一重任。那么,怎样教育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文道统一,文道并重,在课文分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不但避免了离开课文的大喊德育教育,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政治说教,而且使学生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如:目前有不少学生认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切都是先进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认为自己的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