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题,13700字。
2005年语文高考模拟卷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 汤正良 欧阳昱北 厉行威 2005、03、25
第Ⅰ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游弋 翌日 悒郁寡欢 方兴未艾
B. 罪愆 悭吝 芳草芊芊 时乖命蹇
C. 皂役 锅灶 躁动不安 群鸦乱噪
D. 背篓 碑文 不亢不卑 奴颜婢膝
答案提示1. C / 四个字都读zào; A. “方兴未艾”的“艾”读ài,其余都读yì B.“蹇”读jiǎn, 其余都读qiān D. “卑”“碑”“背”读bēi, “婢”读b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阑珊 执牛耳 抱残守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B. 服膺 顺口溜 温文尔雅 单则易折,众则难催
C. 迁就 敲竹杠 科捐杂税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 款洽 拌脚石 龙骧虎步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答案提示2. A / B单则易折,众则难摧 C苛捐杂税 D绊脚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面对贫穷落后的状况,这个农业大县的决策者们认为应该穷而后工,经过研讨,他们确立了“突出工业,狠抓民营”的发展战略。
B. 过去,在我的公司需要贷款的时候,你顶住压力给了我二十万,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今天你有困难了,我一定会全力以赴,鼎力相助。
C. 即算在如此紧张繁忙的工作中,他仍然有高情远致,时常在阳台上浇浇花,到郊外钓钓鱼,和朋友下下棋,帮妻子做些家务小活。
D. 儒商精神是一种既能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善于应战、敢于发展自己,同时又善于和光同尘、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的智者精神。
答案提示3. D / A. 穷而后工:旧时谓文人愈穷困不得志,写出的诗文便语法工整、美好。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B. 敬辞,大力帮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拥在此处谦敬不当。 C. “高情远致”指高尚的情操,深远的志趣。用在此处词义过重。 D. “韬光养晦”意为隐匿光彩、才华,收敛锋芒、踪迹。用在此处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胡锦涛同志就西部大开发作出指示,强调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B. 美国科学家2005年1月3日说,使地球气温升高并引起一系列气候灾难的温室气体可能用来改造火星的环境,适合生命居住。
C. 西伯利亚似乎是刻意用尽天下最“炫”的斑斓色彩,来撞击我们的眼球,荡涤掉存留于人们印象中的那个阴沉刻板的西伯利亚。
D. 在2月2日两市大涨的前一天,有多家媒体报道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工作小组进展顺利,有关原则、策略和思路已初步确定。
答案提示4. C / A. 结构混乱;“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继续推向前进。”当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把西部大开发继续推向前进”。 B. 不合事理;应在“适合生命居住”前加“使其(火星)”。 D.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当改为“工作小组工作进展顺利”。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其实》一文的写作,可能受鲁迅的一段话的启发,那段话在“坟”《灯下漫笔》(《鲁迅全集》第1卷第216页)中,有研读兴趣的同学,不妨找出来参照。
B. 为什么股权集中不行,股权分散也不行?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文化根源上找原因。从世界范围看,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对应的是不同的文化根源和法源基础。
C. 贾春旺指出,各级检察机关要以公正执法为核心,以强化法律监督为目标,以推进执法规范化,队伍专业化为内容,将争创先进检察院活动进一步推向深入。
D. 人类进入新世纪五年来,发生了骇人听闻的9·11事件,打了两场局部战争,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答案提示5. B / A. “坟”《灯下漫笔》改为《坟•灯下漫笔》;此题综合考查了文学常识;C.“执法规范化”后的逗号改为顿号;D. “9•11”应加上引号。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诗“缘情”
我们不妨对“缘情”说的确切内涵作一界定。“缘情”的“情”并非专指男女之情,因为“情”在陆机那个时代包罗广泛,喜怒乐欲恶各类情感活动都在内,“缘情”一说也只是平平实实地概括诗以达情的基本性能,是中国诗学主情倾向的一个延伸。
“诗缘情”的提出是否具有针对“诗言志”的传统并予以颠覆的用意呢?这个问题需作具体分析。陆机的《文赋》中,“诗缘情而绮靡”一语是专就诗体特征而言的,诗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就在于其主要用于表达情感,但不等于诗中没有其他成分。陆机《文赋》固然对文章的政教功能作了淡化处理,却依然给予大致的承认,其论诗取“缘情”而不取“言志”,看来只是为了强调诗的特性所在,未必具有否定“言志”说的用心。
尽管如此,“诗缘情”命题的产生仍有其重大的意义在。中国诗学史上,它第一次明确地宣告诗歌出自人的情感体验,“情”乃诗之生命本原。“缘情”说的情感本位观并不必然导致对诗的政教功能与道德规范的排斥。但情感本位毕竟有别于政教本位。前者以“情”为主,后者以“理”为主;前者重个人感受,后者重群体规范;前者推崇情之“真”,后者显扬情之“正”;前者要动人情,后者要正人心:一句话,前者立足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体验以求宣发,而后者更强调以社会功利和道德为导向来制引人的情意活动,于是两者之间时有龃龉,亦属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