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高三全科试题(二)(9科10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8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20 13:09: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全套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化学.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地理.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历史.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生物.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数学理.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数学文.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物理.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英语.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文.doc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卷 政治.doc


  2013—2014学年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  胡传海
  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已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节选自《笔墨氤氲——书法的文化视野》,有删改)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
  似于诗的意味。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
  到完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
  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
  物质一样存在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崇尚韵致,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书法家的人格不同于流俗,让书法艺术达
  到高雅卓越的境界。
  B.韵是精神超越达到极致的产物,它超凡脱俗,含蓄深远,欣赏者要慢慢地体味,才
  能感受到它的意味。
  C.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
  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书法不论风格是生硬、挺健还是雄浑,都能折射出书法家的真我本性、生命气息,
  都有超然的清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
  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
  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
  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
  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宣德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时承平既久,边备偷惰,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及土木难作,郝王召廷臣问计。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胡濙、陈循咸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曰:“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珵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谦为言于帝,帝曰:“此议南迁徐珵邪?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因名有贞。景泰三年迁右谕德。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廷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之。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河、沁。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更筑大堰,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帝厚劳之。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有贞乃修旧堤决口,水患悉平。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八年正月,景帝不豫。石亨、张轨等谋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许彬。彬曰:“此不世功也。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亨即夜至有贞家。闻之,大喜。令太监曹吉祥入白太后。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轨诡言备非常,勒兵入大内。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乃升奉天门,有贞等常服谒贺,呼“万岁”。有贞既得志,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