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全科试题(5科6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三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2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9/23 20:52: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全科试题(5科6份)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试题.doc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理综试题.doc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试题.doc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doc

  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母亲吗?
  王晓冰
  寻亲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追寻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一种“恋母情结”,当然,与此相应的还有寻亲中的“恋父情结”。在东西方文化 中,人们都有各自共同的原始母亲,一位是女娲,一位是夏娃。然而,要把文化或文学中的共同母亲认定为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母亲,则是一种从文化走向科学的行 为,需要多学科的研究才能认定。
  在中国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女娲又称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女娲首先是抟土 造人,用黄土仿照自己,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又是拯救中国人的女神。由于上古时代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引发了一场特大灾难,天崩地陷,猛禽恶兽尽出,残 害百姓。于是,女娲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还杀死恶兽猛禽,让先民安康幸福。
  《风俗通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她也被视为婚姻女神。而且,传说中的女娲还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 是人们又奉女娲为音乐女神。当然,还有传说认为,女娲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
  现在,一些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山西吉县人祖山后形成共识,认为日前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也就是说,女娲终于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被找到了。
  专家的认定有多方面证据,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文化的和科学的两大类证据。文化的证据是,早在1984年,娲皇宫遭到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 遗骨,包以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 下。”这说明,明代人的墨书记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等人从2011年8月13日~10月9日对人祖庙进行了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291 件(套),并在娲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2100~900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而科学的证据是,考古人员把代表“皇帝遗骨”的成人头骨送到北京大学进行C14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6200年。
  综合这些证据,一些专家认为,这块头骨就是中国人的先母女娲。然而,这一认定引起了争论,相当多的人认为证据不充分,论证不扎实。C14同位素测年只能测 出一种生物或器物生活或流行的年代,但不能进行身份认定。而且,专家们也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 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既然是 一代女娲,就不可能确认她就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母亲。                          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7
  1.对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的原因,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A.女娲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杀死恶兽猛禽,拯救中国人,让先民安康幸福。
  B.女娲被视为婚姻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
  C.女娲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就是女娲(娲皇)的遗骨。
  D.女娲被视为音乐女神。传说中的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繁重的劳作之余,愉悦身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都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因而东西方文化中,都有各自的原始母亲。
  B.C14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6200年。这为女娲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始母的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C.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吉县人祖庙发现的人头骨、木函残片和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些都可以认定为有利的考古证据。
  D.女娲要实现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也就是对她的中国人共同始母的身份确认,需要用文化和科学两大类的证据来证明。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文化和传说中,女娲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始母,是因为她承担了多重母亲的责任,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B.对女娲是不是中国人的共同始祖的认定是严肃的,由此,考古等专家认定女娲的头骨是参考了文化和科学多方面证据。
  C.传说认为,在山西洪洞县的侯村有她的陵寝,考古专家却在山西吉县发现遗骨,可见传说是不能作为寻找始母依据的。
  D.虽然一些专家认为头骨是先母女娲的头骨,但是还不能最后确切地认定这个女娲头骨就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母亲的头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 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 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