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阅读公开课存在的几个问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当前,为了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各级教学部门经常举行公开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年轻教师,确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经常参加各种语文教研活动,上过一些语文公开课,听过并评过不少语文阅读课。有不少成功的语文阅读公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以创新的教学思想见长,有的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取胜,也有的以灵活的教学方法或活跃的课堂气氛令人赞叹。但也有较多的语文阅读公开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r>
一、重课文分析轻课文朗读<br>
近年来,中考试卷的阅读试题几乎都是对所提供的语言材料的分析理解,很少有涉及朗读方面的内容。由于受升学试卷影响,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一种较片面的看法,认为上阅读公开课就是显示开课教师的分析课文的能力,哪个教师把课文分析得越细越深,他的水平就越高,受着两种思想支配,不少开课教师在阅读公开教学中常常抽出一段话,甚至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分析深刻含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用这几个词?整节课都在干这些事,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根本不进行朗读训练。对这种现象,有位师范学校教师曾写了《阅读教学的悲哀》一文作了形象的揭示。他说:“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师对待阅读课文,就像屠夫摁住了刀案上可怜的牛羊,非下苦功解析个支离破碎加死气沉沉不可。如此宰割下来,再鲜活优美的课文情境也会被破坏殆尽的。这样倒学生胃口的教学,使读的主人反而扮演起听的角色——他们长期读不深入,读不得法,读不到位,当然难入美文的胜境,难有作者的体验,难以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