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9/5 22:15: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040字。

  “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
  ——由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
  潘新和
  高考作文命题“伪写作”导向已成泛滥之灾,是到了当头棒喝的时候了。
  以往我们认为,语文高考许多试题并不能真正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属于废题,唯有作文题最能检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然而,如今这种认知也遭到质疑。因为高考作文命题观念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考生“伪写作”,“伪写作”势必导致“伪评价”,而作为教学导向的高考“伪评价”,又必然导致“伪教学”。语文教育便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空转,消耗着莘莘学子宝贵的青春年华,悄然吞噬着他们的言语生命、精神生命。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均为“供料作文”题型,这如果出得好,自有其长处,就是类同于自然状态下的写作,由“材料”中形成“观点”;如果出得不好,那就可能与其他题型一样,难逃“伪写作”之弊害。福建高考作文题便属于出得不好的,是较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为示例。由于“伪写作”命题观具有普遍性,因此,在讨论中,自然也会涉及到其他各套作文题,在此一并讨论,供命题者与老师们思考,以期唤起语文界对伪写作——伪评价、伪教学之觉悟,使高考作文与语文教学回归到正轨。
  一、伪立意:写无我之文
  “供料作文”题的局限,在于名曰“供料”,实为“供意”。“供料”的目的是为了“供意”。因而“命题”就成了“命意”,题目包含着命题者的“观点”,这个“观点”,即考生文章中的“论点”或“主题”。题目“命意”,不论是否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都意味着考生写作“被立意”“伪立意”。如此,写作主体被架空,成为他人观点支配、操纵下的傀儡。
  在文章中,“意”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立意”的能力,是写作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作者的“核心竞争力;“意”的创新,是思考力、想象力、精神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被立意”“伪立意”,以他人之“意”,当作自己之“意”, 这是写作吗?这样的考试有多高的信度?还有评价的意义吗?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作文题强加观点——“命意”,对考生之“意”——“思想”的持之以恒的压制,话语权的毫不留情的侵夺,对他们造成的心灵创伤与精神泯灭,不是一时的,不只是眼前一纸分数得失的裁判,而是终生的,是自由生命的屠戮。
  “供料作文”题的“命意”形态有两种,“显性”命意与“隐性”命意。前者是直接将“意”告诉考生,考生只须照“意”构思行文即可;后者一般是将“意”隐藏在故事、寓言、新闻等材料之中,让考生去解读出其中之“含意”。这两种类型的“命意”,在考生“被立意”“伪立意”上,并无实质上的不同。
  “福建卷”便属于“显性”命意。“显性”命意,再细分的的话还可以分为“单一观点入题”与“多观点入题”。比较而言,后者比前者略好点,因为后者可以让学生从“多观点”中“选意”,考生尽管没有“立意”的空间,好歹还有“选意”的机会。如“天津卷”“广东卷”“江西卷”“浙江卷”“湖南卷”“山东卷”等就是此类。而前者则没得挑,给啥是啥,只能逆来顺受,捡到筐里就是菜,再怎么不想要也得要。“福建卷”就是属于这类: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分)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