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课程评价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江苏省高邮市教师进修学校 徐忠明(T:0514-4928963 P:225600)
课程改革的最重要也是最难之处其实并不在课程的实施,而在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对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一点没有人怀疑。但是,对于评价功能的认识和评价标准的确定却往往有着较多的分歧。以往的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导致了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偏向。因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首先明确了评价的目的旨在从观念上正确认识评价的功能,即要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化通过评价的及时反馈,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也就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师生不断得到激励,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有了明确的功能界定并不意味着新课程评价就能顺利地开展。因为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结果的动态化理想的实现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专家学者的宏观指导和广大的一线教师矢志地探索和不断地总结,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接受检验并加以充实和完善。更为实际的做法是,我们应该努力探寻课程评价有效开展的切入口,用崭新的课程评价理念指导我们的评价实践,用健全的评价体系评价教师的教,评价学生的学,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评价理念必须在实实在在的评价实践中得以体现,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评价理念的深刻内涵也只有在实实在在的评价实践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也才能因此而更好地引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地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在我所经历的一系列课程评价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与同行一起对评价新理念的深入领会和揣摩,并就教研活动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展开激烈而友好的讨论。到目前为止,我对课程评价比较稳定的认识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程评价应该着力做到四个“落实”。这四个“落实”分别是落实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落实学生学习活动的完整性、落实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落实学生评价的主体性。
1、落实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缺乏学习学习自主权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太多的限制、太多的灌输、太多的评判以及机械模仿和无效训练,表现为对学生精神的压抑、思维的禁锢,甚而至于表现为对人性的扼杀。凭心而论,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能接受自主学习的先进理念,承认自主的学习才是学生全心全意的学习过程,才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