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诗宋词中的“以人喻花”手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其他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4/28 19:3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400字。
试析唐诗宋词中的“以人喻花”手法
珠海市第三中学 卫风

摘要:唐宋两朝的咏花作品达到咏花诗词的高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两者都运用了独特的比喻手法——以人喻花。
这一手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而有所创新,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效果:新颖且耐人寻味。

关键词:唐诗  宋词  以人喻花

我国是一个盛产花卉的国家,花卉品种繁多,不仅有世界上常见的,更有一些罕见的珍奇花种。远自汉代,我国就营造园林,培育花种,花卉生产开始专业化,因而我国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这种生存环境与历史渊源导致我国人民对花的高度眷爱的情结。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诗词的国度,积累极其丰富。花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而诗词则是艺术美的高度结晶。花与诗词作为美的载体,遂结缘而行。
唐代咏花诗   独辟蹊径
不同的人,有各自所爱的花,也有各自不同的咏花手法,历代咏花作品各有千秋。而到了唐代,咏花诗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技巧上,都达到了各朝以来的高峰,既传承了六朝咏花的遗风,更有自己的创新,创造性地运用了“以人喻花”的修辞手法。
比喻,本是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基本的修辞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从《诗经》开始,诗词作品中就常常用花卉来比喻美人。这已经成为一种定格,被历朝文人所沿用。
但是,到了唐朝,人们开始打破旧俗,逆用想象——“以人喻花”,就是倒过来用美人,甚至美男子来比喻花卉。有人称这种比喻手法为“倒喻”,刘刈在他的《“莲花似六郎”——例谈古典诗歌中的倒喻》一文中就提到“倒喻”这一说法。尽管这个说法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但是刘刈在文中提到的“以人喻花”这个手法的作用却是十分中肯的,他认为这种故意把本体(花)和喻体(人)颠倒过来的修辞手法,,不仅强调了本体的属性(色、形、姿、芳),并且能最大程度地唤起人们美妙而诗意的联想,使人感到回味无穷。
唐代咏花诗既然开了“以人喻花”的先河,那么作为喻体的人到底具有什么特色呢?根据《全唐诗》、《历代花鸟诗》和《咏花诗选》三本书中所收录的唐代咏花诗,我发现作为喻体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
(一)  美女喻花
用来喻花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女性,一为男性。其中女性所占比例最大,尤其是美女,常常成为喻花的首选。
占有绝对优势的女性喻体,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特指的,一类是泛指的。这两类又包括不同的小类。
所谓“特指”就是说作为喻体的美女有其特定的时间、地域等的限制,是特定的某一类美女。其中包括三个类型:(1)神话传说中的仙女;(2)古代典故中的美女;(3)历史上著名的美女。
  先看一下特指中的第一类:神话传说中的仙女,比如:嫦娥、青女、素女、巫山神女、湘神……
① 元稹《白衣裳》“枉抛心力画朝云”中的“朝云”就是指巫山神女。据宋玉《高唐赋》所载,巫山女神朝为云暮为雨,变化多端,难以描绘。这里用巫山神女比喻梨花,写出梨花的形态万千,极为贴切。
②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谪仙初堕愁在世”中用被贬下凡世的仙人比喻山石榴花,写出了山石榴花独居幽谷,空有美态却无人欣赏的愁绪。
③ 李山甫《牡丹》“数苞仙艳火中出”用仙人比喻牡丹,写出牡丹花超群卓绝的美丽。
④ 张藉的《同严给事闻唐昌观玉蕊近有仙过因成绝句》“飞轮回处无踪迹,唯见斑斑满地花。”更是独具匠心,写仙女瞬间消失,而玉蕊花随即出现,就把消失的仙女比作玉蕊花,令人不得不相信玉蕊花乃是仙女所幻化而成的。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素女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