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思维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思维训练<br>
—谈当代著名特级教师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br>
黄洁<br>
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训练。各门功课都和思维训练有关,特别是语文课是着重训练思维的,所以教语文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训练思维。”当代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洪镇涛、蔡澄清、欧阳代娜、洪宗礼、张富、钱梦龙、宁鸿彬等都注重思维训练。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从不同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深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br>
一、 遵循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并加以发展。<br>
叶圣陶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深知“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注入式教学流弊之深,危害之烈,从而对学思结合的原则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最后形成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并举的原则”。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了“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70年代末以来,特级教师对叶圣陶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的原则作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于漪提出了“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教学原则;欧阳代娜提出了“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着眼点与核心问题”;宁鸿彬从理论上提出了“语思训练”结合的基本思路是“寓思维训练于读写听说训练之中”。他认为。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并不是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另外添加的教学内容,而是在进行读写听说训练的时候,就已经融进了思维训练。张富把语言知识、写作知识的讲解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在阅读阶段,让学生速读,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写作阶段,让学生围绕议论中心写作,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辨证阶段,让学生自选角度,自由争论,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在小结阶段,让学生评判、分析,发展学生辨证思维。洪宗礼更是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了,在作文教学上,他结合审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向性;结合立意,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结合选择立论角度,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结合选材,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结合谋篇布局,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结合修改文章,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洪镇涛老师在进行语感分析,让学生辨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语言运用的妙处时,加大了思维的力度,培养了学生思维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