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南阳中学
高二级语文第二次检测试卷
命题教师 李卫东
说明:试卷满分150分,第一卷(12题,每题3分,共36分),第二卷(客观题12题,共11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 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闵凶(mǐn) 行第(háng) 窆葬(biǎn) 悖论(bèi) 愀然(qiǎo)
B.逋慢(pǔ) 亡殁(mò) 尚飨(xiǎn) 睿智(ruì) 酾酒(shǎ)
C.拔擢(zhú) 遽然(jù) 坻石(dǐ) 冯虚(bíng) 蜉游(fú)
D.期功(qī) 后嗣(shì) 不屑(xiè) 桂棹(dǎo) 匏樽(p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奴俾 渺渺 躬亲抚养 幽邃浅狭
B.寂寥 侥幸 沐浴清化 遗世独立
C.狼狈 浩浩 衔哀至诚 逝者如斯
D.溉灌 盘桓 无涯之戚 青莹秀澈
3、下列各句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B.他笃信邪教,执迷不悟,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C.台湾回归祖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D.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4、下列各句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她说得到做得到,”那侬嚷到:“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B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反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C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
D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3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
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尘的下前臼齿。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人科动物。
然而,这个结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古人类学界的争议。一个进行同类研究的小组认为“托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人猿或大猩猩的祖先,理由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其直立行走的骨骼骨——这是作为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特征。而已经目睹过“托迈”风采的人则不予认同。他们表示,从外表特征上判断,“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人与猿分化关键时期的“托迈”证明了人类进化的路线的多分支特性。
“托迈”的发现地点,对人类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托迈”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分别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出土了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以至于有些科学家认为,裂谷起了地理隔离作用,裂谷东边干旱、开阔的环境迫使古猿走下树,发展成为人;而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西边,猿仍然生活在树上。这种说法被称为“东边的故事”。
但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鲁内于1995年在乍得挖出一个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这为“西边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开头。“托迈”的出土,又为这个故事描下了重重的一笔。
5、下列关于“托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迈”是被科学家们认同的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B.“托迈”是于西非乍得湖畔出土的六七百万年前的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
C.“托迈”昭示了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D.“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6、下列能作为“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的祖先”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与原始人类一样,它的颅腔很小,下半部分较平,具有不突出的颌骨。
B.它的上犬齿和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程度跟原始人类非常相像。
C.它生活在人与猿分化的关键时期,具有原始人类的外部特征。
D.它证明了人类进化路线的多分支特性,西非至少也有一条路线。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托迈”的发现,拓展了人类学研究的视野
命题教师 李卫东
说明:试卷满分150分,第一卷(12题,每题3分,共36分),第二卷(客观题12题,共11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 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闵凶(mǐn) 行第(háng) 窆葬(biǎn) 悖论(bèi) 愀然(qiǎo)
B.逋慢(pǔ) 亡殁(mò) 尚飨(xiǎn) 睿智(ruì) 酾酒(shǎ)
C.拔擢(zhú) 遽然(jù) 坻石(dǐ) 冯虚(bíng) 蜉游(fú)
D.期功(qī) 后嗣(shì) 不屑(xiè) 桂棹(dǎo) 匏樽(pá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奴俾 渺渺 躬亲抚养 幽邃浅狭
B.寂寥 侥幸 沐浴清化 遗世独立
C.狼狈 浩浩 衔哀至诚 逝者如斯
D.溉灌 盘桓 无涯之戚 青莹秀澈
3、下列各句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B.他笃信邪教,执迷不悟,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C.台湾回归祖国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D.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4、下列各句使用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句是:( )
A “她说得到做得到,”那侬嚷到:“先生,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
B “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反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C “难道我对上司说了什么不好的话?”柯瓦连科问,生气地瞧着他。
D 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
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3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
这块头骨,既带有猿的特征,又带有其后的原始人类的特征。它的颅腔很小,与大猩猩的差不多大,但其下半部分较平,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具有突出的颌骨,而与后来的原始人类相仿。另外,它的上犬齿小,并且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跟原始人类的很像,而全然不像大猩猩和黑猩猩较尘的下前臼齿。综合这些特征,化石发现者们坚信他们找到的是一个新的人科动物。
然而,这个结果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古人类学界的争议。一个进行同类研究的小组认为“托迈”可能是已经灭绝的类人猿或大猩猩的祖先,理由是没有发现能证明其直立行走的骨骼骨——这是作为区分原始人类与古猿的关键特征。而已经目睹过“托迈”风采的人则不予认同。他们表示,从外表特征上判断,“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不管争论的结果如何,不可否认的是,生活在人与猿分化关键时期的“托迈”证明了人类进化的路线的多分支特性。
“托迈”的发现地点,对人类学研究也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在“托迈”之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分别出土于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出土了如此之多又如此之古老的原始人类化石,以至于有些科学家认为,裂谷起了地理隔离作用,裂谷东边干旱、开阔的环境迫使古猿走下树,发展成为人;而在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的西边,猿仍然生活在树上。这种说法被称为“东边的故事”。
但是,法国古生物学家布鲁内于1995年在乍得挖出一个有350万年历史的颚骨化石,这为“西边的故事”写下了一个开头。“托迈”的出土,又为这个故事描下了重重的一笔。
5、下列关于“托迈”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托迈”是被科学家们认同的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的最早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B.“托迈”是于西非乍得湖畔出土的六七百万年前的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
C.“托迈”昭示了地球原始生命诞生的希望,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祖先的头盖骨化石。
D.“托迈”是虽保留了古猿特征但又具有了原始人类特征的疑为人科动物的头盖骨化石。
6、下列能作为“托迈很可能是原始人类的祖先”的依据的一项是( )
A.与原始人类一样,它的颅腔很小,下半部分较平,具有不突出的颌骨。
B.它的上犬齿和第一颗下前臼齿的磨损程度跟原始人类非常相像。
C.它生活在人与猿分化的关键时期,具有原始人类的外部特征。
D.它证明了人类进化路线的多分支特性,西非至少也有一条路线。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托迈”的发现,拓展了人类学研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