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5/20 18:34:3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合肥三十中  程立鑫
  【教学目标】
  1.识记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方法。
  3.理解孟子的仁政和民本思想。
  【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主要记述了一段孟子与梁惠王关于“民不加多”的讨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孟子对自己“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的阐述,最后孟子怀着激动的感情揭露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本单元还选入了《劝学》《过秦论》《师说》,单元提示里告诉我们,本单元主要是学习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在艺术上,大量采用,比喻、排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可谓在思想性与艺术性上达到很高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都较初中有长足发展,且对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都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
  2.由于古今汉语的变化,多数学生能够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但对于一些文言语法知识还很模糊,不能准确地翻译,限制了对古人思想的准确解读能力。
  【课标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定位是“读懂”,即“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并能够在文言文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课标》对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目的阐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即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是“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法,是将历史的眼光与现代的观念相结合。运用这种方法,才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认同感,使学生的民族意识得到增强,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课标》对传记类作品阅读的要求是,“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教学建议】
  1、课文第三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教学时可参考课文研讨作适当讲解。
  2、加强诵读,增强语感。诵读时要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准字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数”“发”“胜”等文言实词,“以”“之”“于”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