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教学三要素
- 资源简介:
约3320字。
高三作文教学三要素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高中 王家新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语文教学中,语基复习易于操作、便于把握,更能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而作文教学相比而言则范围广、费时多、见效慢,因此,高三语文复习重基础轻作文几成普遍现象。作文教学往往成为语文复习中的“鸡肋”甚至“空白”,师生不愿为之“耗时”,教师常常是训练见机行事、指导蜻蜓点水、评讲轻描淡写,作文教学被严重弱化。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从根本上影响了语文备考质量,并必然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走出作文认识误区,真正把高三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既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语文备考效益的必要途径。笔者认为,高三作文教学要走出投入多见效慢的怪圈,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作文在高考语文乃至整个高考中的突出位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随着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日渐加大的比重,决定了作文的得失直接关系着高考语文的成败。可以说,没有成功的作文,就没有成功的语文高考,也因此有人说“得作文者得高考”。只有语文教师首先走出重语基轻作文的认识误区,正视这一人称“世纪难题”的语文教学问题,真正摆正作文教学的位置,才能够去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作文考试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强高三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学习动机,增加写好作文的信心。高三复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如果只是一味地关注考试本身、一味地强调应试技能,其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紧张而繁重的高三阶段,需要教师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作文教学尤其如此。教师要善于把情境引入课堂,把激励引入课堂,把美文带进课堂,把生活带进课堂。结合学生的情感、志趣,把他们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关注、思考、分析各种复杂现象和社会热点,增智广识,提高洞察力。让学生关注身边事,收看新闻,写作时评;阅读报刊美文,写下读书笔记。如果教师善于诱发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以我手写我心“,高三学生同样会对作文“望而生爱”,而不是畏惧害怕、敷衍应付。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教师应多看进步,宽打分数,组织交流,及时肯定,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体验中热爱写作,进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读写训练之中去。
二、强化积累,培根固本。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只有先有信息的输入和加工,然后才会有信息的输出。作文正是如此,没有语言的量的积累,就难求写作素养和品味质的飞跃。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学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自觉不自觉地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学习不是举一反三,而是“举三反一”。《新语文课程标准》“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的论断是十分精辟的。
加强高三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培根固本,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