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教材及广东版语文教材的比较
01中文本四A 蔡 婉 琴 029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时代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科中心,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融注到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切实体现了以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语文课程标准》允许了“一纲多本”。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很多出版社均组织编写了各具特色的语文教材。新教材都做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各种新理念,以“以素质立意”,阅读方面培养学生能阅读种种文章的能力,写作方面强调发展学生个性,要求加强口语训练,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的心灵塑造、智力开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当然这些只是各种新教材的共性,各个版本的教材还是有他们各自的特色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在编排结构,内容,课后练习,写作教学等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优点。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熟悉教材,吃透教材。
【关键词】新教材 结构 内容 练习 写作教学
新课标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肯定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本质属性。应该说工具性是就其手段而言,人文性是就其意义内容属性而言。或者说,工具性作为载体,是表现方式和承传的基本途径,人文性则是灵魂和内容,是工具的蕴涵物。工具性作为“表”的成分,是基础和凭借;人文性作为“里”的成分是精粹和生命力所在,是目的和结果。以新课标作为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这就使新教材在指导思想和框架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以“知识立意”的,一般只着眼于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条分缕析,细嚼慢咽,教识字,教词语,教语法,教修辞,教段意,教中心,有时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偏偏忽视了学生语感、感悟、审美情趣的培养。再加上旧教材本身过分重视“传统性”,教材内容十分陈旧。这就是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学的面貌难以得到改善,以至前几年招来了社会的猛烈抨击,说语文教学是“祸国殃民”、“毁坏了年轻的一代”。而新课标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诞生的,众多的新教材也都合乎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新教材的新,就在于它是“以素质立意”,在阅读方面能全方位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阅读各种文章的能力,在写作方面强调发展学生个性,不作过死的要求,要求学生加强口语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社会交往的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新教材在紧紧围绕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生心灵的塑造、智力的开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培养,为学生打牢文化的根底。以上所说都只是新教材的共性,各种不同的教材还有其各自的特色,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和广东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各自的特色。
一、结构上的比较
人教版的新教材主要体现了“综合性”和“模块性”,也就是注意了内容的“综合性”和体例的“模块性”。综合性是指: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教科书包含语文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以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等;第三,过程和方法的综合,教科书力求让学生体验多种学习过程,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模块性”是指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拘泥于通常采用的“文体系列”或“表达形式”的纯文学概念的编排方式,也避免陷入现时流行的“生活主题”或“人文主题”的泛语文化编排倾向,而是注意遵照语文学习规律,用语文的基本要素构建模块化的教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