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与作文教学创新
重庆市开县德阳中学
朱宏军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思维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只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完成素质教育的这一重要目标。闻名中外的语文教育家魏书生老师无疑就是一个榜样。毫不为过的说,他是我国中学作文教学创新的最为成功的先驱。因此,对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进行总结研究,将对当前的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从魏书生的作文教学创新看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一、思想素质
1、服务学生的“学生主体”观。魏老师确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是阅读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写作的主体。魏老师说:“我们当教师的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习奴隶们得到解放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班级学习的主人越来越多,从而也就使自身的教学工作得到了较大程度的解放。”(《魏书生文选》第一卷P150,下文简称《文选一》)他放手让学生给自己留作业,自己出考题,学生互批作文,学生办《班级日报》等。这样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写作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中超越出来,站在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理解的立场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视角,写父母亲情、师生感情、同学友谊;写生活的变化,身边的小事,自己的心路历程;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学生喜欢那些自我教育的日记题目,喜欢那些谈学习方法的题目,喜欢那些谈处理人际关系的题目,因为需要才喜欢。写作一旦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文选一》P79)
2、民主互助的师生观。“我不是站在学生对面的指挥、命令学生的长官,而是深入学生内心,辅助、帮助、协助他要求学习上进的那部分脑细胞成长、壮大、扩大范围的服务员。…‘我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帮助我提高教育能力。”魏老师在《教育改革的回顾与前瞻》一文中如是说。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往往把自己的观点、想法强加给学生,定框架、定基调、限制太多。这种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陷入套用某种公式或范文的尴尬境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失去了灵性,久而久之,学生头脑僵化、思维阻塞、文思枯竭,创造性精神被消磨掉,创造性思维被扼杀。而魏老师却是提倡学生自由练笔,自己选材,自己命题,鼓励思想与个性的自由发展,并努力给他们开拓创造性学习的活动空间,激发他们强烈的自主追求和创作的冲动,最终达到自能作文的目的。惟其如此,他的学生往往文如泉涌,写得兴奋不已。
3、面向全体观。魏书生老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创作主人。创作并不神秘,并不仅仅局限于那些专门搞文学的人或作家们,只要是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见解、观点、主张、设想,以及个性化的段落、句子、词语都应属于创作的范畴。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把一个个可爱的学生看作是独立的人,有潜力的人,有创造力的人,终究要发展的人。“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文选二》P241)因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培养学生写作的悟性、灵性,激发其创造力,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文选二》P241)也惟其如此,才会处处是创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