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你准备好了吗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学 谢德芳
多年来,中学教育都在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人才为已任。人才离不开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核心是个性发展。但我们至今仍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以中学语文为例,一直沿袭着教授指定课文的套路,往往把美文当成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载体进行肢解式的分析,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小。高中课改就提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要求,以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新课改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充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增加选修量,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和发展方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这样,原本一锅端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丰富多彩的“自助餐”。
然而,我们已经习惯了实施多年的旧的教学模式,面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潮流,你准备好了吗?
一、走进课堂的老师们,你准备好了吗?
毋庸置疑,课改的理念是好的,做法是新的,但能否全部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还要看老师,这里可分两点分析:
其一是老师的观念。以前的老师都是习惯拿着教材对着教参,把要讲的知识点备好,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传授下去,很少想到学生会在哪个环节上出问题,会在哪里产生其他想法。老师更习惯于在课堂上“灌”,常听老师们说,如果一个问题卡了壳,课堂任务就完不成,与其学生答不上,学生急,老师急,不如自己讲算了。课改则强调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让教学变的富有民主意识,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还能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老师们要转化观念,不仅要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传授者,还要做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配合者。
其二是老师的水平。毋庸回避,现在高中的师资一般是比较紧张的,地区间、学校间、个体间的差异也很大,如果还在旧的教学体系内运转,大家觉得还能支撑。可一旦需要课改这样强调课堂内的师生互动式、探讨式学习,可能一部分老师的教学能力就值得担心了。这一方面需要老师们在备课时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倾向、趋势。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在原有的专业知识基础上作进一步提高,要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良好的交流沟通处理反馈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们有较强的再学习意识和能力,时刻关注、学习和研究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和学科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