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改进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9 13:0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浙江泰顺七中 吴丽玉  原创
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改进文言文教学的一点尝试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理论为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路,教师要大胆打破文言文教学的常规模式,要为学生打开传统文化这座宝殿的大门,让学生被它的魅力所吸引,被它的伟力所震撼,要让学生吸收其精华,并能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关键词:改进 文言文  教学   
文言教学在中学的中国语文课程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的甚至产生畏难情绪。究其原因,在语文教学改革缤纷灿烂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似乎有些“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课堂上老师肢解知识,强调字字落实、对号入座,成了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的实词虚词的载体,淡化了思想内容,忽视了古为今用和古今语言的比较与沟通,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许多老师抱怨难教——要让学生先“识字”,后才能理解内容,这一道“文字”关,就已经让老师们头疼万分了,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一直成为教师的心病。 然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文言文教学,却似乎想把文言文作为“重头戏”:一是新课标调整了文言文的比例,新教材中的文言文数量增加了不少。二是在单元编排上有了新的调整。一改以往文言文单独组成单元的编排模式,而把文言文同现代文直接组合在一起。
压力也是动力,新课程标准和新实验教材以及考试对文言文策略的一些变化,本身就体现了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对文言文基础教学的关注。的确,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于家国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放弃这些“咬文嚼字”的“国粹”,无异于是对祖先、对民族的“背叛”。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审时度己,加大创新力度,以求找到科学、高效的、独特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既然“丢”不下文言文,不如去试着喜欢文言文,试着让学生去快乐的学习文言文。在参加新课程的教学试验的一年中,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唤起学生参与热情
现代教育的最新理念是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能动性。我想起了国际著名创造学专家、台湾陈龙安博士常说的一句话:“如果教学有创意,学生的学习会有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更令人满意!” 面对时代久远、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的文言文,该怎么教?该怎么学?必须想办法唤起他们的参与热情!
1.课前主动了解写作背景
认知心理学认为“背景知识会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为了消除时代隔阂,有必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以前都是老师直接给学生讲,其实这样做只是过眼云烟,学生没有一点印象,仍然没能走进作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只要发动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自己动手去收集、整理、处理,他们是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并且效果要好得多。如在学习(《论语》十则)时学生上台不但准确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及贡献,还介绍了孔子许多弟子的生平,而且还能背出很多除课文以外《论语》中的许多的内容。在介绍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时,有的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