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质疑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3 13: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学生质疑
    南京市扬子一中  袁先兵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阅读的过程是一种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索、共同创造的过程。所以,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对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的质疑不但能使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而且,学生的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晶,是学生参与和探索的结果,是学生进行创造的前提。对此,我浅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课前预习,独立寻疑。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预习中,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按“导读”提示自学;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之处,进行质疑,甚至可以提出对知识本身进行的怀疑、研究,这就能使学生产生查阅的动力,争论的欲望,获胜的信心。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做好铺垫。如:预习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课,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研读,就会提出“生前身后”为什么不写成“生前生后”呢?经查字典,发现“身后”就是“死后”的意思。上课时我们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预习促进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