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新蒲新区2012届高三语文3月份模拟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9260字。
贵州遵义新蒲新区2012届高三语文3月份模拟题
新舟中学 刘承德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复辟(bì) 肄业(yì) 干细胞(gàn) 倾国倾城(qūn)
B.分娩(miǎn) 祛除(qū) 一沓纸(dá) 啧啧称奇(zé)
C.脖颈(gěng) 玩弄(lòng) 露马脚(lòu) 戎马倥偬(zǒng)
D.奇葩(bā) 浸渍(jìn) 汗涔涔(cén) 莘莘学子(shēn)
2.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温家宝将一如既往地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提问。B.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C.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D.白族姑娘杨丽萍真不愧是一个长袖善舞的精灵,《雀之灵》中那只孔雀竞被她演绎得惟妙惟肖,美丽而又高傲。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为我国制造航空母舰提供了有力后盾。有消息称,要不了几年,我国将有三艘航空母舰服役,国土安全将多一重保障。B.电影《西单女孩》讲述的是任月丽坚守自己音乐梦想的奋斗经历,以及她走红之后,坦然面对压力,最终实现了自我突破的故事。C. 世界形势在不断变化,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不可能绕开中国和俄罗斯来解决伊朗核问题。
D.2011年12月10日晚上的月全食极其壮观,整个过程持续了近6个小时左右,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人们都能清楚地观测到。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叔同是近代史上一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旷世奇才。 ; ;
; ; , 。
①他于20世纪初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我国第一份传播西方音乐的刊物
②他与萧友梅、赵元任、黄自一道被认为是我国近代音乐的四大拓荒者
③其金石作品集《李颅印谱》让世人叹为观止
④他填词的歌曲《送别》一直传唱到今天
⑤其组建的“春柳社”,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早已成为经典歌曲,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A.②④⑥①⑤③ B.④③⑥②①⑤ C.⑤④②①⑥③ D.⑤③②①④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苏格拉底预言的警示
英国曼彻斯特的贝里区政府最近购买了22台iPad来武装19辆垃圾车和3辆急转备用垃圾车。此举一出,在当下全民紧缩开支的英国招来一片指责。一些英国人认为,给垃圾做“统计和汇总”用笔和纸就足够了,购买电子产品纯粹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袋子。也有些人却认为此举体现了政府的与时俱进,从长远来看节约了资源、提升了效率。这场讨论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人们对电子文化产品普及利用的不同态度。
与书写文化“入侵”口头文化一样,电子文化“入侵”书写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这场革命发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广播电视的强势崛起为标志。目前,这场革命已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掌上媒体传输迅捷、信息海量、互连互通,它们不但掌控着显而易见的技术优势,还打通了不同介质之间的阻隔和藩篱:一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人的交通、通讯和媒介信息传受统一起来,二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在任何现实时空中通过屏幕打开另一个空间。
轻点鼠标或触摸屏幕,就能实现信息的无缝链接和快速传递,诸多技术优势使得电子文化产品势不可挡地普及、蔓延开来,全方位地进入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关于纸媒是否将消亡的争议声此起彼伏,“无纸化”等绿色办公的方式赢得青睐,开放共享的信息平台启迪了更多智慧窗口。电子文化以技术激发潜能,让世界真正成了一个地球村。
然而,这一切似乎不能简单地和进步划上等号。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曾预言书写文化的入侵将会削弱人类的记忆力和创造力。的确,随着书写文化的普及,像荷马一样的行吟诗人渐行渐远。电子文化的兴起,也不可避免地要向人类索取一些可贵的东西。一些人患上了电子文化产品依赖症和偷懒症,现实世界的沟通能力减弱;一些人开始被“电子化”,思维方式趋向于电子文化产品的线性思维;还有很多人习惯了电子文化的“表达”和“接收”、“复制”和“粘贴”,渐渐疏远了以纸和笔为主要载体的书写文化特有的“沉淀”与“思索”。
更重要的是,电子文化在将人的传播、通讯和交通融合为一体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时间纳入到管辖范围。在出差途中批阅电子文件,在候机间隙阅读电子报纸,在堵车的时候发条微博等等。当一切的“碎片时间”被充实而高效地运用起来,当一切的“时间潜能”被紧张而急迫地激发出来,人在某种意义上也将成为电子文化的一种产品。人们感觉自己通过电子文化产品掌握着世界,实际上信息来源、思维方式、表达模式、沟通渠道等等也被电子文化产品所掌控。
口头文化、书写文化、电子文化都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文化形态。在书写文化蓬勃发展时,口头文化并没有彻底消亡。同样,书写文化也有其不可忽略的生存空间。前一种文化被后一种文化部分替代或覆盖时,打开了一个精彩的世界,也必定会伴随着阵痛和质疑。与其称之为“文化入侵”,不如描述为相互影响下的“文化传承”更为贴切。重要的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形态,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