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州2012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3/1 15:58: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9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4550字。
  延边州2012年高考复习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生活理性   君子之道
  “君子”是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核心概念。在《论语》中,孔子讲人生修养有“圣人”、“仁人”和“君子”三个境界。“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仁人”也就是“志士”,他们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无私无畏,为民族和社会利益不惜奉献生命。而“君子”,也具有道德信仰,能够恪守人生信条,但是还考虑种种现实的因素,权衡利弊得失,在自我牺牲精神方面,不及“仁人”那样随时随地献身而且可以完全不计私利。三者的道德境界,“圣人”最高,“仁人”次之,“君子”又次之。
  《论语》中有关君子品格的表述在许多方面与圣人、仁人不同。首先,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需要借助外在的形象获得他人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而仁人志士并不一定讲究这一点,他们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的精神打动人,形象如何无关紧要。
  君子一般也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这些也与仁人志士不同,仁人志士以其道德精神和无畏牺牲来贡献社会,知识渊博与否、才艺有否是次要的。而且,他们还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
  在社会上为人做事,君子与仁人的道德表现也有差异。他们都要求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但是君子的友情和孝敬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一点。君子所敬的主要是职业事务,仁人志士所敬的则是大事业,他们因为大事业可以不安心具体事务。同样是为政,君子也侧重在行政事务上的诚勉,而仁人志士的精神更多表现在国家政治领域。
  作为君子和仁人,最根本的是内在要具备省思、忠信、仁爱、道德的素质,但是君子不像仁人志士那样把仁爱之心扩展到了极限而常常摒弃一般的礼仪形式,而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君子的道德没有达到为信仰而不计私利的境界,理想也没有仁人志士那样伟大;他们跟现实更近些,考虑怎样做好事,怎样有效果,怎样成为受到尊敬的人。
  显然,从《论语》语录看,孔子对于君子与仁人的境界差别有明确的阐述。他反复强调这一点,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那些圣人,实现了内圣外王,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仁人无私无畏的境界,也是现实社会中绝少数人才可能做到的。而君子,则社会上大多数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所以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倡导君子修养的目的,就是为普通人建立人生的坐标,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
  新时代的人文社会建设,也需要教育培养人,但是以什么样的道德境界为目标,社会成员需要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这些问题值得再探讨。实践证明,标准过高,要求绝大多数人超越人类社会道德实践的可能性,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论语》的思想给予我们启示:在全社会可以广泛宣传、个人可以普遍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有关爱他人及社会的仁德之心,也有个人的欲求,有价值信仰,也有生活理性的君子之道。                      
  (选自2011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君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是孔子所讲的人生修养中的三种境界之一,和“圣人”、“仁人”相比,“君子”的道德境界最低。
  B.“君子”也能像“仁人”那样具有道德信仰,恪守人生信条,但君子的道德还没有达到为信仰而不计私利的境界。
  C.君子的形象总是文雅的,他们在社会上为人更着眼于日常生活,做事更安心于具体事务。
  D.君子是在礼仪活动中表达对人的关爱,仁与礼相配相合,所以他们跟现实更近些。
  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圣人有至高的政治地位,道德圆满,功业辉煌,但他们只是历史道德的符号,高不可攀。
  B.仁人志士直接透显内在的生命情怀,以质朴博大的精神打动人,他们都不讲究外在的形象。
  C.仁人虽然没有赫赫的文功武治,但是他们无私无畏的境界是现实社会中绝少数人才可能做到的。
  D.仁人志士往往姿态狂放,不拘束于礼仪规范,而君子一般是博学、有才艺的,讲究礼仪规范。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和仁人都要求具备友情、孝敬、敬事、为政等方面的素养,而仁人志士为民族社会的大业可以忽略这一点。
  B.在《论语》中,君子在形象、才艺和为人做事等方面与仁人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C.有关爱他人及社会的仁德之心,也有个人的欲求,有价值信仰,也有生活理性的君子之道,可以作为新时代人们普遍追求的道德境界的目标。
  D.孔子倡导君子修养,应当是出于现实的考虑,是为全社会设置一个普遍可行的价值原则。
  二、古 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至,字言几,真定人。母张氏,尝梦八仙人自天降,授字图使吞之,及寤,犹若有物在胸中,未几,生至。七岁而孤,鞠于飞龙使李知审家。幼沉静好学,能属文。及长,辞华典赡。举进士,释褐将作监丞,通判鄂州。
  雍熙初,加给事中。时议亲征范阳,至上疏以为:“兵者凶器,战者危事,用之之道,必务万全。幽州为敌右臂,王师所向,彼必拒张,攻城数万,兵食倍之。今日边庾未充,况范阳之傍,坦无陵阜,去山既远,取石尤难。金汤之坚,必资机石,傥有未备,愿且缮完。畜威养锐,观衅以伐谋,更纵弥年,亦未为晚。必若圣心独断,在于必行,则京师天下之本,陛下恭守宗庙,不离京国,示敌人以闲暇,慰亿兆之仰望,策之上也。大名,河朔之咽喉,或暂驻銮辂,扬言自将,以壮军威,策之中也。若乃远提师旅,亲抵边陲,北有契丹之虞,南有中原之虑,则曳裾之恳切,断鞅之狂愚,臣虽不肖,耻在二贤后也。”至以目疾累表求解机政,授礼部侍郎,进秩吏部。 
  会建秘阁,命兼秘书监。至每与李昉、王化基等观书阁下,上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与焉。上尝临幸秘阁,出草书《千字文》为赐。至道初,真宗初正储位,以至与李沆并兼宾客,诏太子事以师傅礼。真宗每见必先拜,至等上表,不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