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5 20:59: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湖南师大附中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命题:谢朝春  蔡卫红  周宇中  审题:欧阳昱北
[注意]1、本试卷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2、答案必须合意做在答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恪守  可汗  刻舟求剑  溘然长逝
B、欢娱  不虞  阿谀逢迎  瑕不掩瑜
C、劲敌  痉挛  不胫而走  大相径庭
D、累赘  疲累  累累如珠  连篇累牍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既使  再接再励  迫不急待 业精于勤荒于嬉
B、家俱  眼花缭乱  贪脏枉法  醉翁之意不在酒
C、树荫 骇人听闻  偃旗息鼓  置之死地而后生
D、夜宵 惟妙惟肖  磬竹难书 画虎不成反累犬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收集了他所能收集到的国内外兵器、战例、战史等资料,苦心孤诣地写出了颇有见地的军事论著。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零开始,逐渐积累,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C、剪剪贴贴,抄袭成风,已成为当今学术腐败的一大顽症,许多文章的观点大都是剽窃他人的舶来品。
D、他——一位年轻的学子,随科考队毅然来到荆棘丛生,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森林,忍受了三月不知肉味的煎熬,终于获得了成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由熊倪、伏明霞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澳大利亚跳水大奖赛中,囊括了八枚金牌中的七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B、汽车在不断增加,石油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因而,不容忽视的是人们将不得不为自己的汽车付出愈来愈多的代价——更多的汽油钱。
C、35岁的李薇薇在某医院美容而致毁容,此后只好在3年内连续进行了15次手术.为此,李薇薇将某医院告上了法庭。
D、如果后一种合作方式可使股票有三个涨停效应,那么,前一种合作就至少应有三个以上涨停才算合理,威孚高科潜力巨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手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上,“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
    杜甫胆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了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的。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后不屈身降志。白居易最亮点的是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发生了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才华盖世的士人。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看书生命的美好。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等,都反映了诗人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诗精神吧?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让尽才的生命精神突显出来了。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选自《新华文摘》2004年第22期《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有册节)
5、关于李白与杜甫,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
B、李白集中体现了“天的精神”,杜甫集中体现了“大地的精神”。
C、李白是一个“虚”字,自由飘逸在天上;杜甫 是一个“厚”字,结实扎根在地上。
D、李白与杜甫 都活得有声有色,都活得“尽气尽才”,唐代因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6、下列有关文中“尽才尽气”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超量地付出才与气,也就是现代人说的获得绝对自由。
B、尽才尽气的表现只能是积极自由,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
C、李白的消极自由包括他的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不能算作尽才尽气的表现。
D、唐诗的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和时代集体意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