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学反思
唐文莉
《〈宽容〉序言》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计划通过一课时的教学完成。在对课文内容进行具体深入的思考、分析的基础上,我决定通过文本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提升。为此我设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教学目标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联系人类的社会发展史,深入领会寓言蕴涵的哲理。
(2) 能力形成目标
通过具体的阅读,培养对抽象、含蓄内容的概括能力。
(3) 品德培养目标
通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在以上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设计为理解寓言蕴涵的哲理,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主要采用默读、朗读、质疑、讨论等教学方法。
诱思导入及解题:
我将明代学者李贽被捕自杀的事件作为诱思导入新课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及对历史强烈的反思。并在进一步感知这篇文章的基础上体会文章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引发了学生学习该文的兴趣。
整体感知环节
这一环节让学生代表朗读对全文情节的缩写语段,通过多媒体画面的辅助,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整体感知文本,并能够深入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深入探究环节
首先分析故事发生的地点及其相应的特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再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有关章节,进一步的感知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并设置以下问题:(1)如果你身处无知山谷,你会不自觉地扮演哪类角色并说出你的理由;(2)追问各人物最后的命运;(3)分析造成漫游者悲剧的原因。这些问题的设置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灵活的驾御课堂,并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各角色蕴涵的内涵,并注重从情感上对学生加以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