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提高语文“效能”——“杀鸡取卵”现象给予语文教学的反思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0 16: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4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尊重学生主体 提高语文“效能”
——“杀鸡取卵”现象给予语文教学的反思
湖北省汉川市教研室  熊圣平
电话:07128273800 E-mail:xsp2008@msn.com一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杀鸡取卵”的故事:
一个农夫家里养了一只母鸡,它每天都能产下一枚金蛋,农夫家里也因此发了大财。
有一天,农夫躺在床上,心中突发奇想:“既然母鸡每天可以产下一枚金蛋,那它的肚子里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金蛋喽。对,我干脆把鸡杀了,从肚子里把所有的金蛋都取出来,省得天天都要等!”于是,他拿起一把刀将那只下金蛋的母鸡给杀了。
但是,剖开鸡腹之后,他发现它和普通的母鸡并没有什么两样,根本没有什么金蛋!农夫非常懊悔自己毁了自己的致富宝贝,但为时已晚。因为鸡之不存,何来金蛋呢?连最普通的鸡蛋也没有了!
由这个悲剧来看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又何尝没有像愚蠢的农夫那样以牺牲“鸡”的代价来提高“金蛋”产出的现象呢?比如:
现象1:“讲讲讲,教师的理想。”――我们语文教师常常是脱离语文的语言实际,单一的架空分析:讲时代背景、讲结构层次、讲中心内容、讲写作特点。一篇好端端的课文,就这样分析来,分析去,分析得只剩下几个条条框框――这有点儿像医学上的解剖――这样一阵折腾结果是:只见筋骨,不见血肉;只有概念,没有感悟。对于学生而言,打开书本也许能应付几下,关上书本却是一问三不知,这怎么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现象2:“问问问,课堂的命根。”――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是漫无目标地问这问那,一问到底。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开始“指导”学生学习语文了,问道:第一个“盼望着”是什么意思?那么第一个“盼望着”又是什么意思?“东风来了”是什么意思?“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是什么意思?……似乎课文中有多少句话就可以问出多少个问题来。这样问得茫无边际,问得无穷无尽,问得烦琐零碎,以致淹没了主要问题,淡化了教学目标,导致学生茫然无知,昏头昏脑,不知所措,这怎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现象3:“考考考,教学的法宝。”――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整节课做练习,做考卷。教师既不加以速拨,又不加以指导,放任自流,永无止境。这种不加选择,缺乏针对性、指导性、实效性的课堂练习者,实际上是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吃亏不讨好的短视行为。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正如“杀鸡取卵”的农夫那样,因为他所看到的只是“母鸡”在每天所产下“金蛋”的数量(即“效率”),而忽视了“母鸡”每天能持续产下一定数量“金蛋”的能力(即“效能”),所以悲剧的发生在所难免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