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七年级语文学科练习卷
- 资源简介:
有23道题,约4490个字。
七年级语文学科练习卷(2011.10)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1.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第一部分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28分)
(一)默写(10分)
1.满面尘灰烟火色,。(《卖炭翁》)
2.,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3.时人不识凌云木,。(《小松》)
4.,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
5.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本诗尾联中的“君”指_______(人名),我们曾学习过他的诗歌作品___________。
7.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自己被贬滴,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B.典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无尽怀念,感慨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
C.颈联伤感低调,为历来传诵的名句。现常用它来表达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之意。
D.尾联“长精神”表明态度,既是对友人的关心,也是与友人共勉。诗人坚定的意志,乐观精神尽现纸上。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6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1)书诗四句()(2)称前时之闻()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2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10.本文借事说理,引文按照顺序叙事,写了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文中表明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8分)
司马光勤学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①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乃已③。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④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⑤,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若:比得上②俟:等到。③已:停止。④及:等到。⑤志:记住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为一时之名臣为(是)
B.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患(担心)
C. 或马上或(或许)
D. 咏其文咏(吟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1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