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切实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神圣使命
江西 小萍 义康
当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望。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神圣使命。
(一)
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时代是热望,是人民的强烈要求。
建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党的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和造就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进步,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战略工程、民心工程和希望工程来抓。应该说,我们党能够发展成拥有65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我们的国家能够建设成举世瞩目的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与党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抓不懈、与时俱进密不可分。时至今日,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仍是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广大未成年人,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总的看,我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成绩与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共存。在发育不全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一些领域道德失范,不守诚信,假冒伪劣、欺蒙拐骗行为不断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异端和黄黑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乘虚而入,以权谋私、职务犯罪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腐朽落后文化信息无处不在;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面对经济多元、价值观多样的成人社会,少数未成年人信仰淡薄、精神空虚、心理失衡、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岐途。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就我们龙南来说,包括在校中小学生在内的全县近四分之一的未成年人,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宽裕,绝大多数人正在接受着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的学校教育,但由于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明显、课业负担非常沉重,在过早的竞争驱动和淘汰教育过程中,相当一批的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畸形。特别是,每年义务教育后流向社会领域的人群中,由于自律、自主、自我发展的能力很差,不少成了城、乡的边缘人,有的还经常寻畔滋事、欺世扰民,变成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