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2011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小题,约6630字。答案扫描。
重庆南开中学
2011届高三5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语文试题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0题为选择题,30分;第11至22题为非选择题,12,0分。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驰骋 精络 鹬蚌相争(yù) 越俎代庖(zǔ)
B.阐明 蛰伏 谆谆教导(zhūn) 呼天抢地(qiāng)
C.寒喧 懈殆 左支右绌(chù) 臻于至善(zhēng)
D.赧然 斧正 不落窠臼(kē) 引吭高歌(kē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晓风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底、洗练的文字,出入古今,和我们谈论了经典被慢慢溶蚀的危机。
B.成熟,是纯真而不幼稚,沉稳而不阴鸷,胸有乾坤而不咄咄逼人。脱掉纯真,披上圆滑绝非成熟,不过是等而下之的世故。
C.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人当年敢想敢说,肆无忌惮,想办《新青年》,自己就办起来了,办起来后,虽然在上面吵架,却也是不同思想的撞击。
D.监管部门的个别领导在监管对象面前羞羞答答,这种态度实不足取,必然造成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局面。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民日报》11日刊登了日本首相对各国救灾援助的感谢信。信中称“对全世界朋友们所给予的na(情谊纽带)深表感谢”。
B.在沙坪坝,树人景瑞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小学。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情景剧”,让孩子们在演出中,受到感化、接受教育。
C.幸福有时离我们近得触手可及,有时却又远得虚无缥缈;常常是那么急切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可我们老是浑然不知,还紧缩心门。
D.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上下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婴儿一一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开车离去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走到梨树下,竟然是潜意识的轻脚慢步,似乎怕惊飞了这位白衣仙女。 ,团团簇簇有如凝脂,妆扮得这梨树恰如一位冰清玉洁神采仙凤的白衣天女了。
①夜气和露水浸润着的褐色的树杆像刚刚出浴的小腿
②像仙女濯洗过后随意披散的秀发
③嫩绿的叶片也湿漉漉的
④白如雪的花瓣
⑤树杆上湿漉漉的
⑥花是一簇一簇的
A.⑤①③②⑥④ B.⑤③①②⑥④ C.③②①⑤④⑥ D.③⑤②①④⑥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小题
中国近代一些“革命”知识分子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只能靠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这是资本家剥削工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铁证。因此,在中国尚未摆脱封建主义的人身依附关系,市场经济制度刚刚萌芽,中国人尚不知道“资本主义”为何物的历史背景下,就提出了消灭封、,资、修的“革命有理”或“造反有理”的口号。这种司空见惯的“理论”是对历史进步的严重误解。事实上,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或劳动力的劳动者,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们摆脱封建农奴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成为自由、平等的市场经济人的必要条件。这也正是市场经济制度能够产生并促进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个人可以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产品或劳动力的条件下,人们才可以自由谋生,自主择业,自主经营,实行互利交换,从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为己不损人”的人格道德和“为己互利”的经济道德。这种利己不损人的道德正是符合人类个体本性和社会正义的“互爱、互利”的道德,因而,它不仅可以称为“合理利己主义”,更应该称为“合理利他主义”,一种更能体现社会正义的、互利全赢的利他主义。
事实上,只有在这种“利己不损人”的市场经济关系中,人们才能够摆脱封建制度的人身依附关系,而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劳动者或经营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