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br>
<br>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施永忠 <br>
<br>
学习目标:<br>
一、 了解鲁迅写作〈呐喊〉的缘由和思想发展过程,学习鲁迅追求真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br>
二、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选择典型材料说明思想发展过程的写法,并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特点。<br>
三、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如下能力:<br>
1、 主动、全面的探究知识的能力。<br>
2、 与他人合作的能力。<br>
3、 在网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br>
4、 通过网上的有效信息,写一篇有深度的分析鲁迅及其作品的文章的能力。<br>
5、 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和收集的有效信息,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相关问题的能力。<br>
6、 有创意地提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并进行充分的诠释的能力。<br>
<br>
学习指导:<br>
一、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br>
本文是鲁迅先生为自己1918-1922年写的短篇小说集(共14篇)写的序言,记叙了作者思想发展的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学习本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br>
1、 通读全文,概括出鲁迅先生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概括段意可借助复句分析和句间关系及语法分析等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认识第一段及倒数第二、三、四段各句关系或复句关系;然后借助表示地点的词语以及承递性的语句,列出全文提纲。)<br>
2、 了解“序”的文体特点,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前提下,结合本文的文体,结合重点语段,概括出鲁迅先生创作小说并命名为《呐喊》的由来。<br>
3、 理解文意时,可结合初中学过的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一件小事》、《故乡》等,对重点语段要细加揣摩,并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质疑解难。<br>
4、 课外阅读《呐喊》中的小说,如《狂人日记》、《药》等,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br>
二、 抓住特点,突出重点<br>
《〈呐喊〉自序》是一篇很不寻常的序文,为什么呢?一方面是指它的内容十分重要,还指它在写法上很有特色,抓住特色,就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br>
1、 统一笔调下的组合式结构:从全文结构看,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按年代先后叙述他先有志于医学而后又弃医从文的一段经历,是他自传的一个片断;后一部分,写的是《呐喊》集中小说创作的经过,用了散文的形式。但是,作者在全文的写作中,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运用了文艺性的散文笔调,从而给人以和谐统一的感觉。<br>
2、 组合结构下波澜起伏的内容:作者写梦与梦的破灭,写希望与失望,变化迭出,在波澜起伏间,把他生活的那一段中国历史的动荡影象融化在自己身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