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 资源简介:
约8830个字。
初探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陈公平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段话中的“创造”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智力培养,更没有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纳入整个教学过程,教育的目的是培育有知识的人而不是有创造性的人才。时至今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日益凸现出了他们的竞争优势,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才成为了教育界不得不接受并探讨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了。2000年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已经有了:“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有创见”,“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能够提出看法或疑问”等内容。最近中央又提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师是培养学生的直接实施者,我认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或者创新精神),必须要对其有合理的认识。
教师应该培养的是一种意识和习惯,而不是指望学生发明什么新东西或新理论。曾经在报刊上看见某些学校搞一些学生的什么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让学生去干科学家、工程师干的活儿,这是不可取的,至少它不具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功能。但学生如果是有了创新的精神,那么他即使不是在搞什么小发明的活动,就是平时很普通的生活、学习中都能展示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不单是思维上培养,也许有人见到创新二字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创造性思维,这是绝对没有错的,但只想到此却不够全面了。它应该有其他的一些优秀心理品质作为支持。如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坚韧的意志,独立自主的性格。发明大王爱迪生,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有创新精神的人物,他发明灯泡时,光是灯丝的材料就试过几百种,这一过程没有坚忍不拔的意志的人完成得了吗?但后来骄傲的情绪也让这位科学家发明东西越来越少了,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应和其他心理品质的培养协同起来,效果才会明显,才能避免畸形儿的产生,此外知识的扎实广博,绝对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所以有的教师提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时,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开放的课堂,其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候,有一个指导思想必须贯串始终。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是在保护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积极性。其实儿童思维是十分活跃的,天生就具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应从学生现有水平状况去审视学生的行为是否体现了创新精神,在成人看来一个普通的行为,但对未曾经历的孩童来说也就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创举,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而绝非“不过如此”,成人的眼中司马光砸缸救友之法绝非最佳方案。但对几岁的司马光而言,他的创新精神已经展示得很突出了。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地鼓励支持,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断予以扶持,这应该是工作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