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4
- 资源简介:
约3540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堂实录
师:有人这样说梁启超先生——面对颓危的清廷,他公车上书,喊出了心中的郁闷;看着衰弱的祖国,他鼓吹维新,扯起了戊戌变法的大旗;想到委靡麻木的民众,他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其实,这说的是政治家的梁启超,今天,让我们通过了解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来走近学术大师梁启超先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梁实秋的散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课文标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给段落编号,然后带着两个问题一目十行地速读课文,这两个问题是:1、笨单元都是记事写人的文章,本文是记事还是写人?说说理由。2、梁启超先生演讲了哪些内容?
生:是记事文章,从标题就能知道。
师:有不同看法的吗?
生:是写人文章。本文通过记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来表现梁启超的学术大师风范。
师:大师的哪些特点?
生:会表演、博闻强记
师:请同学们做阅读题时学会整合文中的词句来表达
生: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师:很好。同意是记事文章的请举手。我赞同第二种看法。文章通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来写梁先生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表达作者对梁先生的敬仰之情。(板书:记事以写人) 那么这次演讲有哪些内容?
生:讲古诗《箜篌引》,他最喜爱的《桃花扇》
师:没有了吗?
生:还有杜氏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师:杜氏是谁?
生:杜甫
师:完全正确。梁先生讲了这三个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展示课件1 《箜篌引》的由来,教师解说
展示课件2 《桃花扇》的有关知识及“高皇帝”其人
师: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初中学过,还记得吧?请同学们齐声背诵出来
(学生齐背)
师:背得流畅,但有两个词发音有误。一是“衣裳”的“裳”应读与“经常”的“常”相同的音,古代上衣为衣,下衣为裳,我们现在的“衣裳”泛指衣服,“裳”读轻声,声母也不同了。另一个是“妻子”的“子”应读第三声,古今异义,古义是妻子儿女的意思。请同学们再齐背这首诗,注意刚才读错的两个词的读音。(学生齐背)
师:好,读得很正确。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地阅读课文,边读边进行批注点评。老师给你们定出了批注点评的角度,在大屏幕上
展示课件3 批注点评角度:
1、寻找第一、第九段中的病句,并尝试修改
2、你觉得那些地方的人物描写精彩生动?说说它的妙处。
3、文中的“热心肠”一词怎么理解?
4、梁先生讲《桃花扇》和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什么有那样的情感表现?
师:梁实秋是散文家,也是个才子,他13岁就考入了清华大学。但我们不能迷信权威,同学们来大胆地挑挑他文章中的病句。
生:第一段“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大约”和“左右”重复,删除其中的一个
师:很好
生:第一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很幸运”和“有机会”重复
生:这两个词的意思不同,不重复。“一篇”和“演讲”不搭配,应把“一篇”改为“一场”
师:非常正确。“一篇”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