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初中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近年来,关于考场作文的模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对此所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然而不管是赞同也好,反对也好,都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从模仿到创造,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课文,就是提供给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学生从课堂学习中,积累了语言材料,懂得了文章的写作方法,然后仿写。当语言材料的积累、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就进入了创造的阶段。语文的学习是从“范例教学”开始,然后实施“创造教育”。模仿,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br>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模仿能产生表象,因而从任何外部动作中分离开来,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内部轮廓,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 大凡作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有一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模仿得好,其实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离不开模仿的。初中作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模仿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br>
一、语言的模仿。 <br>
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形描写的艺术。语文课本中的选文都是语言文字好的范本。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有针对性地模仿范文中的精美语句,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上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后,笔者引导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语言,写一篇记人的文章,其中一位学生以《我的外婆》为题,里面就有这样的句子:"我与外婆分别已有几年了,我常常不由地想起她。"、"我劝过她多少回,不要接我,她执意不肯,非要亲自接我回家才肯放心。"、"望着她那胖胖的身影,望着她那焦急的面容,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外婆仍站在那里目送着我,看到这熟悉的身影,我的泪水又盈满了眼眶。"很是感人。当然,在鼓励学生模仿时,老师应给他们必要的引导,启发他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避免完全抄袭,模仿当然不能与抄袭同日而语,如果老师发现学生有抄袭行为,可找机会同他们进行适当的交流,防止学生侥幸以为老师未发觉,长此以往而养成不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