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的创造性思维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仅限于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人们依靠自己的智力和知识,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领。知识和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等同。知识浅薄者,能力一定不强;但知识多的人,能力不一定就强,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即此。这说明能力和知识之间存在着差异。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条件,两者相辅相成。正因为如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仅从认知活动来说,语文学习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智力行为。其中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三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有机整体,然而,在这三种能力组成的整体中,思维能力则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它的培养必须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恩格斯语),也就是说,语言和思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特别便利的条件。
一、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对已知事物的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对未知的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是探索性的,创造性的,对未知的事物的思考是对人们熟悉或已认识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就是新颖和独特。还有一点就是正确。只有正确而又新颖、独特,才是创造性的体现。
举个教学中的实际例子,有位语文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雪》。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对雪进行赞颂,只有一个学生写的是雪的过错。他在文中说,大雪一落就掩盖了世间的一切肮脏和丑恶,造成了大地一片皆白、纯洁无瑕的假象。正因为它干着这样的勾当,所以见不得阳光,太阳一出它就不能存身了。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的协调活动。这多种思维形式最主要的是下列几种:
1、 求同思维。采用已知的最佳办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其特点是在已知的范围内,进行单一型的思维。
2、 求异思维。即开扩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其特点是突破已知范围,进行多样型的思维。
3、 直觉思维。即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从事实材料中获得认识的思维形式。
4、 分析思维。即按照逻辑推理的步骤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
5、 灵感思维。即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具有创造性的想法。
6、 想象。即在已知经验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的形象。
7、 除此以外,还有联想、逆向思维以及新兴的相似理论中的相似思维等等多种思维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