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三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8 15:16:0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560字。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总第21课时)
  一、教材依据:
  1.人教新课标教材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体会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会这首诗情景的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感受诗人的愤激之情。
  3.情感目标: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品味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四、教学重点:
  1.体会本诗情与景和谐统一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在诗中写景与抒情的完美统一。
  六、教法选择:
  搜集资料,了解背景知识;阅读品味,读悟结合;质疑思辨,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巩固体验。
  七、学法指导:
  感知-理解-应用-迁移
  八、教学准备:
  九、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走近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的一生大致经历过这样几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与李白结为朋友,后又遇高适,三人同游。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兵车行》、《丽人行》(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月夜》、《春望》、“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
  2.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㈡创设情景,自读自悟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
  杜甫历经流离,备尝艰辛,身心憔悴不堪。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写此《秋兴》时,他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来日无多,叶落归根之想更为迫切。正是在此种悲人生之秋和国运之秋的心境下,他写下了《秋兴》这首诗。(他死时59岁)
  2..教师范读本诗,指导学生朗读。(律诗的朗读要点)
  ㈢读读议议,披文入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