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教学目标:<br>
1、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br>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诵读,熟读成诵。<br>
3、体会词的艺术特色。<br>
(1)写乐景,写豪情<br>
(2)对比手法的运用<br>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br>
二、教学重点:<br>
1、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感受毛泽东早年的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br>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结合欣赏毛泽东手迹诵读,熟读成诵。教学过程(用两课时)<br>
第一课时<br>
一、导入新课<br>
讨论“你眼中的毛泽东形象?” <br>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下面我们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想象一下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蓝图的描绘,结合我们自己的少年豪气,有感情的把主席的诗读出来。<br>
二、简介词有关知识<br>
词,中国诗歌的一种,又别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亦称为“曲”或“曲子词”,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写。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br>
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词的调子),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如《西江月》《如梦令》等。不同的词调,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填词时要求严格遵守。<br>
按句数、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落数的多少,词可以分为单调(一段)、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词的段落通常称为“片”或“阕”。<br>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双调,114字,上阙13句,四平韵,下阙12句,本篇押用一部平韵,韵脚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按律,首句不必入韵,“秋”字盖添叶。五平韵。<br>
三、介绍写作背景<br>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