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谈作文指导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模 仿·创 新
——谈作文指导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何辉
朱熹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现代诗人何其芳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初学写作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些名家的经验之谈,道出了仿写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份量。
中国古代的文人学习写作大多经历了模仿的过程。他们总要读过几百篇乃至几千篇名著,揣摩呻吟,出口成诵,烂熟于胸,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带有果戈里原作的一些痕迹。欧洲许多第一流作家起初也都经过模仿的阶段: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作者;勃朗宁曾模仿过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有位写作获过奖的同学也说:“老实说,有许多写作方法和技巧是我在他人写作经验的启发下习得的。”
当然,模仿不等于抄袭,而应该是对课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