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高中高2012级第二次阶段性考试物理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21小题,约2930字。
南充高中高2012级第二次阶段性考试
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审题人:杨友俊)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选对得4分,少选得2分,错选或不答得0分)
1. 对于密闭容器里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 气体的压强是由于大量的气体分子频繁地碰撞容器器壁而产生的
C. 当容器被平抛时,气体的压强将变为零
D. 若体积不变,当气体温度升高时,单位时间内与容器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个数将变少
2. 如右图所示,在真空容器A的内部,水平地固定一绝热气缸B,一定质量的绝热活塞P将一部分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的左部,缸的右端开口,缸的内壁光滑,当提起销钉T,活塞在气缸内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塞做匀加速运动,缸内气体温度不变
B. 活塞做匀加速运动,缸内气体温度降低
C. 活塞做变加速运动,缸内气体温度降低
D. 活塞做变加速运动,缸内气体温度不变
3. 地面附近有一正在上升的空气团,它与外界的热交换忽略不计。已知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则该气团在上升的过程中(不计气团内分子间的势能):()
A. 体积减小,温度降低B. 体积减小,温度不变
C. 体积增大,温度降低D. 体积增大,温度不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量不能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是因为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D.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5.分子运动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碳粒在不停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 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6.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小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
述正确的是:()
A. 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 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 如果将孔AB扩大,可以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D. 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
7. 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频率相等的波源,两列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以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A是振动加强点
B.质点D是振动减弱点
C.再过半周期,质点B、C是振动加强点
D.质点A始终处于最大位移处
8.在介质中有一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一质点由平衡位置竖直向上运动,经0.1 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在这段时间内波传播了0.5 m.则这列波:()
A. 波速是2 m/s B. 经1.6 s传播了7m
C. 如果一观察者正在靠近这列波的波源,则他接收到的频率大于2.5Hz
D. 若同时存在另一列频率为2.5Hz的简谐波,则两列波相遇叠加的区域会出现干涉现象
9.做简谐运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
A. 频率、振幅都不变 B. 频率、振幅都改变
C.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D.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10.一列简谐横波在x轴上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a、b、c为三个质元,a正向上运动.由此可知:()
A. 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 c正向上运动
C. 该时刻以后,b比c后到达平衡位置 D. 该时刻以后,b比c先到达平衡位置
11.质量为M的物块以速度v运动,与质量为m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则两者质量之比M/m 可能为:()
A. 2∶1 B. 3∶1 C. 4∶1 D. 5∶1
1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Ek代表动能,Ep代表势能,h代表下落的距离,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下列所示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各物理量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