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山东省邹城市职教中心 李国伟 邮编273500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思想性,从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绝不可小视。
一、 语文教师应有的美育素质
作为美育活动主体的教师,其素质将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美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和实施效果。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审美的感知力,善于发现美、感知美、捕捉美、表现美。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平时积累生活,丰富阅历,把握作品的形象美,感悟语言的音乐美,品位词语的意蕴美,领会句式的变化美,领悟整体的风格美,为美育的实施提供认知性方向。同时语文教师要有审美的鉴赏力、丰富的情感、审美的创造力等。另外教师的仪表、举止、人格魅力,也将对美育的实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 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
1.运用语文教材,感知美。
利用现行教材中的美文,挖掘有价值的审美观点,如人物的形象美、事物的形态美、诗歌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的诗意美、结构的形式美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如《雨中登泰山》一文,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把握结构线索,想象雨中登山的奇特美景,领略那“独得”的“雨趣”,更要通过作者冒雨登山的壮举,唤起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和悠久文化传统的热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人格美——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2.在文学欣赏中,审视美。
中学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课堂。在课内学习了著名作家的作品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欣赏相关的作品。或者课内学习的名著片段章节,运用文学欣赏课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或指导阅读原著。如课内学习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阿Q正传》、《雷雨》、《威尼斯商人》等名著节选后,由于课文部分内容有限,只能管中窥豹,还必须让学生阅读原著,来领会作品的意蕴,让学生自己去玩味、去感受,进行一番再创造的工作,进而抓住美的内涵。
3.在写作教学中,表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