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实践 :
一 、引情激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推向高潮。例如,在教《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的高,争先恐后,互不相让。借助录像,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理清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授毛泽东主席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时,我也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利用Authorware制成了课件,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块:教学资料、课前预习、看图学文、退出。首先说一下教学资料这个环节的内容:简介渡江战役概况: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在长江南北广大人民支援下,于4月21日晨,以木帆船为主要渡江工具,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4月23日,解放了22年来国民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