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桅船》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约4370字。
《双桅船》课堂实录
师:诗歌因冲动而生动,冲动,让我们进入了写诗、读诗的最佳时刻,这不是冲动的惩罚,这是冲动的奖赏。(学生笑)但有的同学或许会问:“我冲动了好多次了,为何就是写不出有韵味的诗歌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尝试从舒婷的《双桅船》中寻找一点启示吧。欣赏诗歌的第一步当然就是知人论世。
师:舒婷的诗写得那么好,名字又那么有诗意,我们不禁要问:舒婷是谁?舒婷长得什么样子?(出示舒婷的照片,学生笑)我想,大家可能有这样一个判断,她是一个长得并不美丽的女诗人。大家还知道吗,舒婷还是一个做过临时工的女人,一个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看来,舒婷的经历坎坷啊!她的经历恰恰印证了文学评论中的一句名言:痛苦比快乐更容易产生诗歌。舒婷还是一个从油印刊物走向中国诗坛的传奇人物,一个以朴素诗情感动当代中国的女子,一位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一棵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的诗坛常青树。舒婷的人生经历让人想起了一句俗语“人不可貌相,才不可斗量,英雄不问出处”。(学生跟随教师一同念出了“英雄不问出处”)
师:面对着这位其貌不扬却才华横溢的朦胧派女诗人,面对这首感动中国的好诗,你是否已经有了一股小小的读诗的冲动呢?,文学评论中有这么一句话:词是用来唱的,诗是用来读的。好诗如好酒,值得一醉方休,来吧,让我们进入读诗的第二步——诵读感悟。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感动万千中国人的好诗吧!
(学生集体诵读《双桅船》)
师:在这堂课上,大家与双桅船有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学生笑)我们来听一听艺术家是怎样诵读这首诗的。
(播放《双桅船》诵读FLASH,学生仔细聆听了诵读)
师: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诵读跟艺术家的有什么不同?
生:少了一点情感
师:或许,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完全驶进《双桅船》的心灵世界吧。这不怪大家,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怎么能一下子就心有灵犀呢?(学生笑)怎么办?那我们犹豫什么,扬帆启航,进入《双桅船》的世界中去。不过,我们怎么才能准确停靠在舒婷情感的彼岸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诗歌情感的指南针,所以,我们就要进入读诗的第三步——破译意象。
师:我们选择破译意象,因为意象是是诗歌的精灵,是解读诗歌时难以绕开的环节。马致远的《秋思》,大家还记不记得?
生:(学生点头,与教师一起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如果没有枯藤老树、小桥流水、古道西风、西下夕阳,断肠人会一直断肠到现在吗?(学生笑)古诗注重意象,现代诗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还记得《再别康桥》吗?
生:(学生点头,小声的背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