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例子,加强能力培养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巧用教材例子,加强能力培养
黑龙江省望奎县第一中学 马 清 峰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早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乃为教学之成功。”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两自”的能力目标呢?我觉得还得用叶老的话:“教材无非是例子。”
(一)巧用比较,调动思维积极性。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是青年学生,尢其是高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对很多问题,他们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浓烈的求知欲,实践证明,巧用比较,可以大大调动他们积极思维,深入思考。新教材的《荷塘月色》较老教材有三处很大不同。特别值得玩味。其一是,“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在讲解课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引导:传统教材中在此处删了一个句子如果你是编者,应该删哪句,为什么。一时间同学各抒己见。出乎意料的是,七八个同学只有一个删去了“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理由是“明珠”、“星星”晶莹剔透,洁白纯净,这是面包含了“高洁典雅”的意思,当我宣布该同学理解贴近老教材时,仍有同学抓住此时的荷花,静如处子,飘然若仙,纤尘不染来驳,于是我便布置了命题日记《要明珠,还是要美人》。使学生带着兴奋,把思维带得更远。其二是,“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段江南采莲的文字,老教材没选,在讲解时做了如下处理,从上下文看删掉这段文字也是可以的。因为上文已经有“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交待,而下文也有“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照应。无论是在游踪上,还是在感情上,都无断裂之痕。老教材偏偏删去此段,你是怎样理解的,给编者提个建议。很多同学认为不应该删去,理由是全文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总纲,揭示了作者内心淡淡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