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资源》同步练习
- 资源简介:
约6410字。这是苏教版必修三第三专题《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资源》的同步练习,既有课内基础题的巩固训练,又有课外同质材料的跟踪演练;既有文本训练,又有语言知识运用;既有梯度明显的检测,又有符合新课标的研究性学习指要。答案翔实,使用方便。
《中国和西方的文化资源》同步练习
江苏省如皋中学 袁海明
基础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慰藉(jiè) 愚钝(dùn) 渗透(shèn) 模式(mó)
B.矿藏(cáng) 解剖(pōu) 酿造(liànɡ) 祈年(qí)
C.铅砣(tuó) 骈文(pián) 良渚(zhǔ) 登载(zài)
D.甲壳(ké) 沉溺(nì) 殷红(yīn) 匮乏(k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撕打 骈文 歇斯底里 不可思议
B.揖拿 宣泄 以偏赅全 琳琅满目
C.陷井 铅砣 别出心裁 知足长乐
D.竞技 揖让 雕虫小技 邯郸学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奥运会和国庆节结束后,北京的人才市场异常活跃,不少公司纷纷引进高科技人才,越大的公司越注意_______优秀高科技人才。
②最近,中国与澳大利亚某矿业公司_______了一项高达9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进一步巩固了澳大利亚作为中国主要原料供应商的地位。
③中国人丝毫也不比他人_______,然而理性的翅膀一旦绑上实用的铅砣,就难以高飞远举了。
A.搜罗 签署 愚顽 B.收罗 签署 愚钝
C.搜罗 签订 愚钝 D.收罗 签订 愚顽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忙忙碌碌一个暑假,今天难得有空到表哥的精品店一转,一踏进店门,店内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就让我大开了眼界。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向外国学习了许多先进的东西,但也不能忘却自己的传统精华;否则会像邯郸学步一样,既没有真正学到外国的精华,又丢了自己传统的精华。
C.外国有些让我们看来不可理喻的东西,也许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传统文化了解得不够,研究得太少。
D.他们不仅可以攀登绝壁、潜入海底,可以进行别出心裁的悬崖跳水和危险异常的汽车大赛,而且可以进行并不美妙的“健美比赛”和有害无益的“赛吃运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如果说西方文化的“富矿”存在于感性与理性两极,因而体育与科学特别发达,那么其弱点恰恰在感性与理性的中间地带,因而艺术与工艺不够发达。西方人也有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以“模仿说”为理论根据,古代的西方人常常以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认识作为艺术活动的终极目的,将艺术作为理性行为的载体,因而,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研究雕塑,从透视学的角度来研究绘画,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研究园林,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小说,结果是研究来研究去,惟独忘却了艺术本身的审美目的。以“宣泄说”为理论根据,现代的西方人往往借助艺术行为来发泄被压抑的情感和潜意识,将艺术作为感性情欲的躯壳,因而创造了歇斯底里的霹雳舞、声嘶力竭的摇滚乐等,还有那些以情爱、警匪为内容,以追车、枪战为模式,不惜调动高科技手段,并通过大量的惊险动作和破坏性镜头来刺激人们的感官、满足人们的欲望的好莱坞大片。这些作品虽然能够像体育运动一样,起到刺激人们的生理感官、满足人们的肉体欲望的目的,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