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作文:化蛹成蝶自逍遥
- 资源简介:
约2900字。
循环作文:化蛹成蝶自逍遥
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 王德坤
为何要提出循环作文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深的体会是活得太苦太累了:孜孜不倦的深夜备课,声嘶力竭的课堂讲解,艰苦卓绝的作文批改。老师们被逼得埋头书案,身心疲惫。如此沉重的付出,工作成绩也还是难以令人满意。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改革陈腐的语文教育教学行为。急需解决的就是现行的作文教学。
中学生写作的现状是:在通过之前的写作训练,基本上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具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后,渐渐呈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抑制状态,其写作成绩再难以向更高目标冲刺。中学作文陷入困境,很难突破制约学生写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现行的作文教学必须改革,必须以新的写作理念及方法代替传统的认识和教学程式。
循环作文的推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
何谓循环作文
循环作文和通常意义下的作文在写作活动上有着本质区别。通常意义下的作文是一种个体主体的写作活动;而循环作文则是一种集体关注之下的个体写作活动:一般有三至五个同学组成一个写作小组,同学们按照循环顺序从周日到周末每人写一篇作文,同用一个作文本,循环批阅,周周相递。习作间常常因为在主题的某一方面(或思想上、或艺术上、或语言上、或情节上)互受启悟而篇篇相生,反复求证,绕一条明线直泻而下;或宕开一笔,另辟领域,再造意境,重又引发诸生的下一轮的争鸣。这是一种读写互生,循环相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写作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身兼双职:既是作者又是读者;既是风景的创造者,又是风景的欣赏者。循环作文因而会被建设成为同学们的感情驿站,精神家园。小小的作文本,对小组成员来说,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循环作文写作,比较现行的作文教学,有着不可比拟的丰厚性和发展前景。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循环作文免去了其埋头批改作文的苦役,使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提升了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进了整个教育环境的改善。
循环作文有何特点
首先,循环作文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写作。
自主写作,强调写作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习生活的需要,是成长发展的需要,是生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写作是对“被动写作”的一种否定,是为写作主体正名,是对写作主体“以我手写我口”的正视和尊重。写作是种情结,是心情的自然流露,是思想的反复对话,是和生命轨迹的发展同步的文字载录。循环作文恢复了写作主体应有的地位,于此同时,也把教师从越俎代庖的支配地位上请了下来,回到引导帮助的本来位置上。教师应该做的只是为写作主体提供写作的广阔空间。
这里的空间,一方面是生活的空间。要创造条件,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大自然,深入社会中,去观察,去体验,增进人生阅历。另一方面是阅读空间。“阅读”是“写作”之母,“厚积”而后才能“薄发”。如果总是非考试书不读,而不能走进阅览室,亲近名篇名著,从思想上接近文学大师,是无法写出好的文章来的。要想方设法使他们有时间走进图书馆,好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营养。阅读的视野决定写作的视野,阅读的品味决定了写作的品味。再一方面,要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启迪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与自然对话,与大师对话,与同辈沟通,与师长沟通,与自己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