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上的数字化落实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上的量化落实
青岛五十八中语文组 公德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制度走向了具体化、细节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措施,也深受影响。这种不断完善的走向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语文学科而言,很难用数字来加以明确,尤其是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语文毕竟脱离不了社会这个大环境,在众多事物倾向于数字的时代,语文也不甘寂寞了。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上的 量化落实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具体地讲,我认为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在中学首先冲击的是包罗万象的语文,迫使语文走向全面化,通过语言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大知识量,尽最大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先前的语文教材知识量小,涉及的面窄,很多文章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落伍了,能及时捕住时代信息的文章很少,相当一批文章被历史甩在了后面。我们如果再用这种陈旧的教材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就明显地感到极不自然。如那些反映建国前期土改的文章,反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反映人民深受文革影响的文章等等,这些文章当初确实发挥了他们的极大的作用,但现在的学生极难理解当时的情景,这些文章很明显地失去了时代的气息,为当今的中学生所不喜爱。另外,先前的语文教材,缺乏对人的全方位的理解,缺乏对人的心理的深入探讨,随着时代信息的增加,人的心理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心理疾病也多了起来。课程改革之后,对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关注,对人的心理作了更多的诠释,这就极大了避免了学生心理的不健全,使学生更好的走向健全的心理。如高中语文很多文章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学了《阿Q正传》,我们可以理解那种阿Q奴性的精神胜利法,学了《陈奂生上城》我们可以了解陈奂生那种新时期从落后走向文明的自我安慰,学了《棋王》我们可以借鉴王一生的超凡的精神毅力。我们的学生的心理在无形之中就走向了一种积极的健全的状态。先前的语文教材,选入的外国文学作品较少,使我们的学生视野较窄,课程改革之后,增加了对外国文学的选入,如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让学生了解到魔幻现实主义,如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让学生知道了黑色幽默等等。这些异方的文学让我们的学生看到了异样的天空。
这些文章扩大了中学语文的覆盖面,加大了中学语文的知识量,这种量上的增加,其实就是时代的必然,就是数字化的落实,我们如果还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信息化的进程会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
其实,新课程的增加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结合时代的新闻,结合身边的小事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例如最近新书市上有一本较好的书叫《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青岛晚报对这本书作了介绍,我看了之后,就在语文课上推荐给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