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语文教学的捷径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养成教育:语文教学的捷径
阜阳市二中 董影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 ”。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而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所以,养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查尔斯·里德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你将收获一个动作;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初中是“养成教育” 基础阶段,在初中阶段,特别要重视学习行为规范习惯的培养。
辛词有一句:“新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全国中语会副主任、福建省特级教师陈日亮老师 :“语文万难,问何人会解连环?”应该说,用“连环结”来比喻语文教学是相当恰当的。语文教学面临的任务繁多:文道一体、读写听说、 课内课外,语修逻文,而且彼此渗透,相互关联,哪一个环节都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弄不好,常常还会造成“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如何着手破解连环呢?如何规范化语文学习?陈日亮语文教改观的主要观念:“语文可以自学,语文必须自学”。“阅读自学训练程序”是陈日亮以掌握方法、培养习惯为主体的一个语文教改尝试。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能力养成的过程。叶圣陶指出:“教学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让他们自己学习一辈子。” 老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为此,陈日亮老师精心拟定了一个阅读教学比较简易的三种课型。
(一)、预读和诵读课型——
①指导学生诵读,把握诵读的语调,必须依据对文章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好“高低,强弱,缓急”这三类语调。
②讲究诵读的方法。范读、美读、齐读、自由读、默读、跳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配乐范读:《生命生命》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教师范读很重要,不仅读课文,更应该搜集经典美文和优秀作文进行美读。范读时候,要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声情并貌的传达出来,让学生得到深切的感悟,从而接受绝妙的语感教育。比如,在宗璞《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美读。
③反复诵读可以培养语感分析能力(诵读效果):首先抓关键词。叶圣陶曾以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指出这两句诗中的关键词是 “直”和“圆”。抓住了对这两个字的品味,“旷远,荒凉,静寂”的大漠宛然就在我们的面前。其次细细品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比如《童趣》的开头“故时有物外之趣”便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的结尾,则是全文主题的升华深化。第三把握作品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揣摩作者的心境。如张晓枫的《行道树》,鲁迅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