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1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25 21:2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1.文本解读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文本解读是发现文本潜在密码和意义的过程。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课前,老师得先和文体‘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包括朗读课文)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读中去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所见有限,便和同事讨论,主动求教于方家,或者听听别人的课—— 这也是‘对话’。”
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爱与恨的情感,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所以,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充分发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中的养分,与教材拉近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备课的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的阅读体会,课文也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激情。”
由于文本内涵的丰富性,不同的教师对文本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和个性化的体验,如《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传统课文,一般来说,教师们把它当作一篇爱国主义教材来教,将其定位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有一位教师却站在国际大背景下解读文本,将其定位为“呼唤文明,呼唤和平”,其教学设计就具有了时代性,显出了个性色彩。
2.目标设定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的设定注重了综合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