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附中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浙大附中高三年级10月语文月考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沉疴 坎坷 呵护 苛捐杂税 百舸争流
B.估量 训诂 故旧 沽名钓誉 怙恶不悛
C.针灸 灵柩 内疚 咎由自取 鸠占鹊巢
D.洒脱 哂笑 茜草 风吹日晒 两栖动物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翰藻 缱绻 目不遐接 出类拔萃
B.蕴蓄 寒砧 凤毛鳞角 妍媸毕露
C.赘尤 绵密 得鱼忘筌 礼上往来
D.鉴戒 洗练 形神兼备 惟妙惟肖
3.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书籍,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 给你。
②与会的很多国家认为,严厉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无可厚非,但草木皆兵,随意扩大战争范围,则 轻率。
③奥运会上,虽然他们不断变换球路,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最终痛失奖杯。
④要建立主体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体系,合理 教育资源,努力使我市现代化教育设备和办公条件处在全省领先地位。
A.传播 失之 遏止 配备 B.传递 有失 遏止 配置
C.传播 有失 遏制 配备 D.传递 失之 遏制 配置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无庸置喙的。
B.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俱备,板滞或晦涩常使我意兴索然。
C.孤树不成林,诗歌发展到《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才真正进入了发展的良好轨道。
D.经过西方现代、后现代美学思潮熏陶的新生代作家,文学观念已经和他们的前辈南辕北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把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训练提前到中学教育阶段,已是人们的共识,创新教育不仅要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要更加重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D.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五十七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等。
B.明代《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图形文字和原始绘画有本质的区别:图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而原始绘画不是。绘画要求传情表达逼真,而图形文字只求达意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