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28 22:48: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2980字。福建省浮宫中学2009-2010学年下学期高二年月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时不利兮骓不逝!
  (2)歌台暖响,             ;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哉?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①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②,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③,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苏轼《稼说》④)
  【注】①敛:收拾,此处意为收割。②铚:镰刀。耰:捣土块的农具。艾:通“刈”,收割。③闵:勉,勉力。④这是苏轼赠与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     全:保全。
  B、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                      寻:使用。
  C、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                同年:科举考试同榜考中的人。
  D、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约:节约。
  3、下列各组中,都属于苏轼对才华自我修养的看法的一组是(3分)(     )
  ①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②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③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   ④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⑤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以为庄稼要种得好至少应当做到:土地可以休耕轮作,耕种不能耽误农时,收割一定要等庄稼完全成熟之后。
  B、古人超过今人的原因是他们非常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一定要等到思想才华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就像水一定要等到充溢后才流淌出来,弓拉满之后才发箭。.
  C、苏轼非常羡慕张琥能够有再学习的机会,劝勉他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并希望他过问弟弟苏辙是否做到了这一点。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保全地力喻人生修养,喻义恰当、哲理深刻;文章以我为例入文,语气亲切,显示出大师的若谷虚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3分)
  译文:                                                                
  (2)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得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1)、颈联两句,以时间的推移来分叙二景,是哪两景?(2分)
  (2)、前四句回应往日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