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表达亲情,还需真情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280字。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指导:表达亲情 还需真情
至爱亲情,血浓于水:慈爱、恩爱、关爱、孝梯……无不渗透在浓浓的亲情之中。那么,表达浓浓的亲情,最关键的是什么呢?一个字——“真”。
那么,我们在写作时怎样才能够表达浓浓的真情呢?小妨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首先,情感表达要侧重化。
所谓“侧重化”,即我们在选择表达怎样的亲情时要略有侧重,要选择最值得表达的亲情。法国大文豪莫泊桑曾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显然,“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因此,我们构思立意以表达父爱或母爱为佳。如著名作家莫怀戚的《散步》表达的是一家几口之间的情感,而其中最感人的部分也是与母亲有关。再如,著名作家朱自清的《背影》表达的是感人的父子之情,而最动人之处也是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当然,这里的父爱、母爱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是单纯的父亲、母亲对子女的关心、照顾,还包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影响等。如张之路在《羚羊木雕》所选择的便是“我”的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之间的思想碰撞。
其次,情感表达要真实化。
所谓“真实化”,即要表达的情感必须真实,必须发自内心,必须来自真实的场景,只有这样的情感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比如莫怀戚在《散步》中所遇到的难题——作为家庭支柱的“我”,完全可以决定全家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但是,由于“散步团”中有老人(“我”的母亲),有小孩(“我”和妻子的儿子,也是“我”母亲的孙子),这里就交错了复杂的母子情,还有中华民族传统“尊老爱幼”美德对“我们”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地把情节处理成“我”决定“走大路”或“走小路”,就失去了情节的复杂性与真实性,就忽视了“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的情感,这种小切实际的表达就失去了情感真实的魅力,根本表达不了文中本要表达的一家人和谐的亲情、强烈的尊老爱幼的美德。
当然,真实的情感未必都是感人的,可以是思想的碰撞、成长的烦恼,但只要来自真实的场景,必然是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如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中所表达的就是成长的烦恼和与父亲、母亲思想的碰撞,同样因为真实而特别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