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审美教育例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19 6:28:1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120个字。
  古诗文审美教育例谈
  广东高州中学黎志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审美教育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古诗文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置疑地要承担起审美教育的神圣使命。语文版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大都是我国历经千年,流传至今的名篇佳作,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内容。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哪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引导挖掘与观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法国雕刻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是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前提。不能发现美,找不到美的材料,审美教育便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首先任务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美,“从平凡中看出不平凡来”。文言作品表面看来确实没有美感可言,但只要我们深入去挖掘,就会发现其中饱含许多美的内容。就体裁而言,有诗歌的意境美: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9课李清照的《渔家傲》下阕“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逢舟吹向三山去。”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散文的结构美: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6课《岳阳楼记》,作者将叙事、写景、论理融为一体,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入理,环环相扣,层层蓄势,整篇文章显得气势宏大,结构严谨;有议论文的说理美:如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6课孟子的《鱼我所欲也》,采用层层对比,步步深入的办法,像削笋似的最后才点出中心,整篇文章说理透切,论证雄辩,气势恢弘,充满美感……就作家而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版八年级上册30课《过零丁洋》)的文天祥;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语文版八年级上册30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文版八年级下册26课《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就文章的形式而言,有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文面美……就作品的内容而言,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